yangxiaotie.com

编辑家谱获馆藏证书

                                                            

       

       2008年10月31日由本人编辑的《杨德云家谱纪念相册》获湖北省图书馆文献资料馆藏证书。(晓铁/文)

程国发老师赠本馆墨宝“四知堂”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2008年10月在好友的引荐下拜访了程国发老师,当程老师得知我喜好百家姓专题收藏时欣然为我题写了“四知堂”。

        [相关链接]    四知堂杨姓堂号,出自东汉名士杨震,公元 108 年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得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王密送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请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后来”四知”成为千古美谈,杨姓后人乃以此为堂号。

        收藏感言:程国发老师,1950年生于河南开封,现为湖北省书法创作研究员、湖北省暨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黄鹤楼书画院副院长。其国画以花鸟见长,兼善治印;书法以晚清魏碑张裕钊体为鉴,其作品入编《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集》、《世界传世名画书法鉴赏》等。    (晓铁/藏品)

《姓氏系列扑克—百家姓》

  

本人根据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新百家姓排序,制作一套《姓氏系列扑克—百家姓》(双升专用二副装),投放市场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作为礼品、收藏,既有极强的民族文化趣味,又富有传承华夏姓氏文化的内涵,能够让你找到和领略你的根——源。  (晓铁/研发)

骨瓷百家姓印章盖碗

  

    浓郁的中国印章特色文化尽显之上,古朴厚重的胎体衬托出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在细节处考虑到冲泡操作不烫手,特制的茶叶滤网格帮您省去再次过滤的麻烦。盖碗的寓意:盖碗独特的人性化设计中包含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之精粹,盖碗之盖寓意为“天”;盖碗之碗身寓意为“人”;盖碗之托寓意为“地”;三者合为一体即为“天地人和”。  (晓铁/藏品)

中国百家姓-老汉字扑克

  中国姓氏文化多元而深厚,循汉字的演变而流存。该系列珍品扑克以老北京四合院的独特造型,选中国姓氏百家,为大家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根基文化的窗口,领略中华人文奥运和古老汉字平时而神秘的风采(双副装).

                                                                (晓铁/藏品) 

浮雕玻璃茶叶罐《百家姓》

                     

 

 

 收藏感言:浮雕玻璃茶叶罐由设计师精心设计,造型高贵典雅,独特的工艺——在多层套色玻璃上琢刻《百家姓》,堪称一绝,具有实用性和观赏价值兼备的特性!    (晓铁/藏品)

伪满州国时期名片盒

2008年10月28日从孔夫子旧书网淘得伪满州国时期名片盒2个,转让者系青岛市一位收藏家,此物件非常罕见。  (晓铁/藏品)

华豫之友杨长寿(藏名诗)

中华精深博大

鄂豫人杰地灵

持之以恒淘宝

藏友修身养性

弘扬民族文化

增长知识无限

福寿快乐安康            (晓铁/文) 

         

也谈趣味《百家姓》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记有一个《疑姓》的笑话:山南县令的太太姓伍,她仗着男人是县太爷,很是骄横。一天,伍太太会见下属官吏的妻子,她指着其中一个,傲气十足地问:“你姓什么?”那人怯怯地回答:“鄙姓陆。”伍太太听了很不高兴,心想:我男人比你男人官大,我才姓伍,你反倒姓陆,真是岂有此理。她又指着另一个问:“你姓什么?’哪人幽幽地说:“鄙姓戚。”伍太太一听不禁气上心来,她怒冲冲地跑到丈夫那儿大发脾气:“我才姓伍,她们反倒姓六(陆)、姓七(戚),再问下去,说不定有姓八、姓九的呢!他们的姓个个比我大,简直气死老娘我了!”这位官太太的无知与骄横委实可笑,但姓氏中有八、九却被她瞎猜猜着了。除了五、六、七、八、九以外,还有姓一、二、三、四与百、千、万的呢。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与累积,中国人的姓氏已是众多纷繁,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无所不包。现根据有关姓氏资料,将一些姓氏分门别类,望能引发读者对姓氏文化的浓厚兴趣:

天体气象:天、日、月、星、风、云、雷、虹、霞、雪、霜、露、冰。

地形地貌:地、山、沙、野、岛、岸、坡、岭、江、河、洋、渠、泉、池、湖、海。

人体器官:头、耳、口、眼、鼻、舌、齿、眉、发、足、身、骨、心、胆、皮。

家禽动物:马、牛、羊、狗、猪、鸡、鸭、鹅、虎、熊、龙、蛇、鹿、猫、虫、 鱼、鸟、雀、鸽、象。

植物花卉:桃、李、杨、柳、松、柏、桐、梅、兰、竹、菊、荷、花、果、叶、根。

亲属称谓:父、母、兄、弟、叔、伯、公、婆、姑、舅、娘、姥、哥、姐、夫、 儿。

人体动作:开、关、问、听、打、杀、扔、扑、扫、拍、拉、抱、吹、吼、爬、看。

行政区划:国、省、市、州、府、县、旗、区、镇、乡、京、都、郡、郊、宗、 家。

文教器具: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印、扇、鼓、管、萧、笙、号。

军队编制:军、师、旅、团、连、排、班、帅、将、校、尉、兵、卒、司工、司马。

表象特征:新、旧、方、直、圆、尖、厚、扁、肥、胖、稀、密、多、少、混、 清。

食物用具:米、饭、茶、酒、烟、糕、盆、钟、镜、柴、烛、枕、席、秤、伞、 盘、碗、剑。

时间方位:春、秋、夏、冬、晨、午、晚、夜、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天干地支: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

各处地名:东阳、长兴(浙江),涂山、缙云(重庆),长沙(湖南),唐山、 邯郸(河北),当涂(安徽),陈留、华阳、会稽(古地名)。

诸种色彩:朱、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灰、褐、乌。

朝代名称:夏、商、周、秦、汉、魏、蜀、吴、晋、隋、唐、宋、金、元、明、 清。省市简称:京、津、沪、渝、辽、吉、黑、冀、豫、晋、鲁、皖、苏、浙、闽、赣、川、黔、滇、陕、甘、宁、青、藏、湘、粤、桂、台、琼。

各国国名:中、朝、日、泰、缅、菲、柬、老、印、越、英、美、德、法、意、 奥、比、荷、俄、捷、波、匈、保、罗、南。

民族称谓:汉、满、蒙、回、藏、苗、彝、侗、瑶、白、傣、黎、土、羌、京、 怒、哈。

各行各业:工、农、商、学、兵、师、艺、乐、医、士、卫、邮、厨、警、官。 (晓铁/文)

 

我的另类藏项——名片百家姓

  在收藏界,名片收藏被划定为另类藏项,粗俗不雅,不上品不入流,谓之“不登大雅之堂”。据了解,全国收藏名片的人屈指可数,其中按个性化收集名人名片者居多、而按字体、材料、纸质、印刷等专题收集者不多见。我收集名片与众不同,尤以中华姓氏为主,每姓收集名片一枚,目前已集藏名片达1000余种。为拓展收集名片的信息渠道,2006年初在《孔夫子旧书网》注册书店,通过“以书交友”方式,向全国各地书友发帖求助名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收获颇丰,各地网友陆续寄来了许多罕见、稀少名片。若按照清代徐士业《百家姓考略》版本“对号入座”,504个姓氏除复姓“闻人”、“东方”、“拓拔”、“钟离”、“东郭”、“单于”、“仉督”、“南宫”、“轩辕”等“一片”难求外,单姓名片收藏430余种,《百家姓考略》版本中没有收入的姓氏收藏200余种,如:
澳  布  泊  博  表  波  晨  丛  爨  赤  多  的  鬥  顿  刀  適  淡  奉  宛  望  汶  问  婉  雯  位  屋  习  仙  雪  忻  褶  轩  校  心  信  学  冼  修  寻  野  炎  原  於  遇  衣  誉  亚  勇  犹  幺  攸  玉  扬  雁  裔  音  资  职  舟  招  忠  粘  智  青  渠  穷  钤  庆  汝  赛  闪  生  是  疏  税  散  树  侍  庹  塔  太  帖  棠  老  来  楼  励  雒  铃  漏  立  历  满  漫  梦  麦  冒  茂  茆  寗  区  磐  普  番  骈  朋  浦  冮  过  格  光  亨  湖  回  皓  斛  寒  呼  宏  淮  赫  化  局  晋  巨  俱  加  靖  琚  抗  亢  覃  谌  丑  圣  丘  仓  先  迟  曲  保  盘  尉  招  栗  肖  求  竹  么  才  付  邸  南  达  苑  郇  麦  眭  侍  操  贵  仝  具  初  代  斯  玄  芦  隋  朴  尔  宾  战  慈  亓  藏  跃  郄  摆  兰  皋  鹿  由  伦  开  姒  肇  恽  展  承  脱  苟  但  贠  释  增  鼎  畅  闸  揭  冬  檀  律  卿  仉  昂  漆  戢
  据史料记载《百家姓》最早流传于北宋,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由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以“百家姓终”作为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清后期出现另一版本《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画有图像;每页下半部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短句。后《百家姓》经历几次修订,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制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 (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各具特色,但都无法取代原稿。《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等笔者均有收藏。
  对姓氏的研究是一项极为艰苦复杂的工作,众多的研究者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到底有多少姓氏很难说得清,从历代文献资料看,可查到的姓氏有6000左右,目前常见的有2000左右,其中许多姓氏现在已经消失。

      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李、王、张位列姓氏前三甲。这项调查和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收集到23000多个姓氏。同年6月公安部起草完成的我国首部姓名登记单行法规《姓名登记条例(初稿)》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随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据此推断,这种将父母之姓融合的做法可以新增200多万个复姓,由此看来要想收齐姓氏名片,势必要付诸一生的心血。     (晓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