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张平

        [藏品简介]    张平,1954年11月生于陕西西安,祖籍山西省新绛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76年参加工作后历任山西新绛县东街学校教师,山西临汾地区文联编辑、文艺科长,山西省文联《火花》副主编、创研室副主任,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2008年担任山西省副省长,2013年卸任山西省副省长。1981年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凶犯》、《少男少女》;中短篇小说集《祭妻》、《姐姐》、《夜朦胧》、《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长篇报告文学《孤儿泪》等,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短篇小说奖、山西首届赵树理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矛盾文学奖等。

        [相关链接]    赵树理文学奖是鼓励和引导作家创作优秀文学作品,推动文学事业的大繁荣与大发展,建设和谐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一个重要奖项。赵树理是已故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85年山西省作家协会以他命名设立了“赵树理文学奖”,并在当年举办了首届评选,此后中断。19年后恢复评选,其中长篇小说奖改为面向全国,采取专家委员会提名制和投票制方式进行评选,分别设立作品奖、文学新人奖、优秀编辑奖、荣誉奖四大奖项,其中作品奖分为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诗歌奖、散文奖、报告文学奖、儿童文学奖、影视戏剧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由山西省委、省政府设立,山西省作家协会承办,是山西省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每项奖励1至3部优秀作品。

        收藏感言:作为省级干部兼作家,张平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深入生活的结晶,他本着良知写作,为老百姓鼓呼,被称为“人民作家”。因为他始终面向时代,近距离地描写生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正义和良知呼喊,维护和捍卫社会的公正、公平、民主、法治,又被称为“反腐作家”。(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古笛

        [藏品简介]    古笛,1932年生于广西南宁市南阳镇,本名施学贵,国家一级编剧,先后担任解放军0060部队文艺战士、广西歌舞团创作员、广西艺术创作中心调研员、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编导的舞曲《边疆军民联欢舞》获全军会演三等奖,歌舞剧《刘三姐》获全国戏剧一等奖;作词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全国优秀歌曲奖、亚洲艺术节特别奖、联合国科教文卫组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羊角追》等入选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及大中小学音乐教材;出版诗词集《山笛》、《茶江浪花》、歌曲卡带《美梦之歌》、电视专题片《唱诗》、古笛艺文集《壮山情笛》等诗、词、歌、剧、文20多卷,曾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荣誉勋章、首届国际文化艺术金球奖、首届人类贡献奖文学金奖。 现为广西艺术创作中心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诗歌学会、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兼任中国歌谣学会、音乐文学学会、世界华人诗人协会、广西作协、音协理事,《民族艺术》杂志名誉编委,《歌海》、《大西南画报》等刊物编委。2013年4月逝世。

        [相关链接]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描写彝族姑娘赶圩归来时的欢乐心情。1979年冬天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时逢圩日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古笛与歌舞团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编排一个彝族舞蹈,体现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于是古笛词、黄有异谱曲写出《赶圩归来啊哩哩》舞蹈的主题曲。

        收藏感言:古笛被称为当代中国诗神之一、中国先锋诗人之一、当代诗坛楷模之一,有“南古北乔(乔羽)”之誉。都说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古笛的故乡就是南宁青秀区南阳镇,只有真正来到这里才能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般生活,所以艺术家们才能在这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近年来南阳镇依托“古笛故里”打造文创艺术村,先后吸引了众多摄影、音乐、绘画等领域的艺术家及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依存,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行,营造出了浓郁的艺术氛围,既浪漫又十分惬意。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张善平

        [藏品简介]    张善平,1928年11 月生于河北省沧州献县,号醉山张,又名田子,国家一级美术师。1949 年4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武汉,奉命接收”江汉关”,1953年毕业于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1956 年调任中国美协武汉分会展览部主任、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84 年任武汉市美协主席、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1999年出任湖北书画院院长,1968 -2006 年期间多次赴欧、亚等国访问并进行艺术交流,代表作品《收回英租界》、《神农迷雾》等,著作《中国当代画家丛书·张善平卷》等,2003年4月被评为湖北文艺界”美术名人”。现为湖北省美协顾问,武汉美协名誉主席,武汉市文联名誉委员。

        [相关链接]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收藏感言:张善平是湖北美术界公认的前辈,创作成果丰硕,书不逊画,信手挥毫平稳流畅,典雅而又刚劲多姿。虽然年过古稀但在艺术之路上探索不止,不断创新。他与广东雕刻家吴庭杰合作将56件书法作品完美的镌刻于楠木、樟木和红木上,将书家与雕刻家的智慧完美结合,带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和艺术感悟,得到艺术家们的一致好评。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唐茂昊

        [藏品简介]    唐茂昊,1919年生于浙江省奉化县公棠村,国民党时期担任蒋介石总统府介寿馆警卫组组长。名片年代:民国。尺寸:长11*宽6.4cm。

        [相关链接]    介寿馆,即台北”总统府”,在日据时代是日本的”台湾总督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总督府遭受美军空袭,炮弹爆炸引发大火延烧三天,厅舍损毁面积甚广。台湾光复后,各界为庆祝蒋介石60岁生日,1946年捐款修复,1948年完工正式命名为”介寿馆”,1949年国民政府迁都台北确立介寿馆为国家正、副元首办公处所。2006年”介寿馆”牌匾在陈水扁指示下拆卸以”总统府”代之。

        收藏感言:经上网查考资料,唐茂昊为台湾军事人物,中华民国陆军步兵上校军衔,早年就读于武岭学校,1939年投考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至中华民国陆军第七四军五十一师。抗日战争中先后参加淞沪战役、南京突围、第一次长沙战役、上高会战、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因军功授上尉连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警卫总队第二大队第八队少校队长,1949年随蒋介石登岛台湾,1952年秋任中华民国国防部警卫处副处长,负责警勤介寿馆,1954年晋升为警卫组长,上校军阶,1972年调任台湾中央银行资深顾问。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李扬

        [藏品简介]    李扬,1958年6月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参军两年,退伍回地方在发电设备厂当钳工,一年后调工厂团委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1982年大学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任栏目编导、节目主持人、配音演员;1985年为《米老鼠和唐老鸭》第10集之后的唐老鸭配音 ,1986年为《西游记》第5集出五行山之后的孙悟空配音,因声音独特为广大观众所熟悉。曾先后担任中央政法委长安影视中心主任、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2018年荣获“香港十大荣誉青年大使”称号,现任长安动漫产业集团董事长 。

        [相关链接]    配音演员是指为影片配上对白的人,其不同于舞台演员和电影演员,他们从声音上来再现原片(剧)中人物的形象,以声音作为其表演手段,在配音前必须对原片的故事、艺术样式、风格、时代背景等作充分的分析,然后拟定出自己对某一角色的配音方案,也称之为”声音化妆”。除了翻译影片(包括外国语翻译和普通话、粤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需配音演员配录台词外,在有的影片里由于演员嗓音不好、语言不标准或不符合角色性格的要求,都不采用他们本人的声音,而是在后期录音时请配音演员为影片配音。现今大多数的配音员都指是广义上的配音员,配音员的工作种类已经趋向多元化,而非仅限为人物配音。

        收藏感言:李扬在内地和香港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其风趣的主持风格和机敏的反应,信手拈来的即兴语言,表演的电影配音片段和模仿领袖人物讲话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多次参加各种赈灾义演,经常到边贫地区义务慰问演出有口皆碑,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和喜爱。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经济类)收藏欣赏:谢硕文

        [藏品简介]    谢硕文,1954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市,1981年移居澳门,澳门名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0年代在广东投资房地产,2000年在山东及全国各地投资商业地产及房地产业,是澳门知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1993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相关链接]    澳门名嘉集团有限公司于1984年成立,是集房地产、投资、贸易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为澳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目前独资及合资并担任董事长的企业有大世纪集团(澳门)有限公司、山东丰盛投资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企业员工共有8000余人。

        收藏感言:谢硕文多年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在港澳地区及中国内地先后捐资累计达5000余万元,所有捐献款项均用于修筑道路、兴建学校、医院、体育场所、残疾儿童学校等公益事业项目。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付林

        [藏品简介]    付林,1946年1月生于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县,18岁时凭借过人才艺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1968年-1986年先后担任海政文工团乐手,独奏、指挥、创作,分队长;1968年-1997年在海政文工团创编室任职业作曲、作词;1997年-2012年任海政文工团业务副团长、艺术指导,文职2级、技术3级、副军职。1993年荣获《通俗歌曲》杂志举办的全国群众投票评选最喜爱的十大词曲作家;1996年荣获全国新闻记者投票选出《全国十大作曲家》;1997年荣获《流行乐坛最高荣誉》奖;2010年荣获”第七届中国金唱片奖” 评委会《艺术成就奖》,代表作品《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妈妈的吻》、《小螺号》等。现任北京演艺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付林音乐工作室”主要负责人、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主席、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相关链接]    海政文工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1951年5月由四野编入海军的几个部队文工团(歌舞团、话剧团、歌剧团)合编而成,正师级编制,拥有一批卓有成就的词曲作家、舞蹈编导、舞美设计师、歌唱家、导演,多年来培养造就了几代海军歌舞艺术人才。

        收藏感言:“好音乐要经得住时间的淘洗”这是付林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感悟、体验和笃行着的文艺创作标准,寥寥十余字道出他以质为根、以精立业的自我期许和严谨审慎、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态度。从艺近50载他在创作上不断探索追求,最早涉足原创流行音乐,作为新时期民谣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流行音乐理论和教育上影响很大,为推动中国原创流行音乐本土化、国际化、出新人新作等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   (晓铁/ 藏品)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秦小梅

        [藏品简介]    秦小梅,出生于河北省冀县,1953-1959年北京实验中学读书,1959-1964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读书,1964-1999年在外交部工作期间先后担任驻肯尼亚大使馆、莱索托大使馆、美国大使馆工作,历任二秘、一秘、参赞,1997年7月-1998年7月在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国际部任主任,1999年退休。现任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

        [相关链接]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成立于1995年,由我国外交部前部领导、离退休的驻外大使、参赞等各级外交官组成。聘请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和原国务委员唐家璇为特邀高级顾问。聘请十余位政府高官和知名企业家为特邀理事。现有会员2500多人。联谊会是经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间社会团体。

        收藏感言:秦小梅的父亲秦力真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曾先后担任中国驻挪威、赞比亚、瑞典、新西兰等国大使;丈夫李肇星先后任中国驻肯尼亚使馆职员、外交部新闻副司长、司长,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秦小梅与李肇星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的同学,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她们走到了一起,“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这句话用在秦小梅身上再贴切不过。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体育类)收藏欣赏:韩乔生

        [藏品简介]    韩乔生,1957年10月生于河北邯郸,1985年7月毕业于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专业,1985年9月在北京体院运动系学习培训,1993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中级培训,1978年10月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任体育解说员,1984年担任中央电视台体育播音、主持和评论工作,经常参与主持解说中超联赛,欧洲五大联赛(英超联赛、意甲联赛、德国甲级联赛、西甲联赛、法国足球甲级联赛),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其对解说事业的最大贡献在于发明了意识流解说法。2007年客串网络电影《十面埋妇》,饰演公司老总。

        [相关链接]    意识流解说法,即现代电视时代的解说法,是指在转播中解说员不应完全按照比赛场面来进行描述,评论,解说员所说的言语是为了衬托和渲染比赛场面的意境,是为了将赛场上观众的意识与情绪传达给电视前的观众,并引导观众的意识。

        收藏感言:韩乔生主持解说多项体育节目,因为出错太多且喜欢在解说中做大胆而无厘头的调侃,所以有”大嘴韩乔生”的诨名并编有”韩乔生语录”。广大球迷为此总结了一条定律:韩乔生在解说比赛时眼睛里看着球员A,脑子里想起了球员 B,嘴里说着球员C,实际指的是球员D,观众听了以为是球员E。    (晓铁/藏品)

追根溯源 认祖归宗—姓氏源流探究之西藏篇

        西藏自治区,古称“蕃”,简称“藏”,首府拉萨,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连四川省,东北紧靠青海省,东南连接云南省,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南北最宽900多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尤以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世界,为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据2017年末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西藏常住人口总数为337.15万人,早在一千年之前西藏民族逐渐形成嘎、珠、扎、冬、韦、达六大姓氏,这是藏族姓氏的最早来源,自古以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西藏人名的特点

        1、母氏社会时期藏族人的名字,取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如母亲的名字叫”朗·莫莫”,儿子的名字便叫”莫赤”;母亲名叫”索·汤汤”,儿子名便叫”索赤”;母新名叫”达劳嘎姆”,儿子名便称”达赤”等,这时藏族名字没有什么姓氏之分。然而自从有了阶级,有地位的人为使自己的家族世袭相传,便把家族名作为自己的姓,也就产生了姓氏,如“孽·次桑云顿,他的后代的名字便带上”孽”·公嘎坚赞”;“鄂·曲吉多吉,他的一个后代名字叫鄂·勒白喜绕”等,这种以家族名为姓的称法就像汉族中的”陈氏世家”、”李氏世家”一样。 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