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何首巫

        [藏品简介]    何首巫,1952年出生于四川仪陇,曾用名何仕彤、何士同、何首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69年沈阳军区服役,1975年退伍到铁法文化局专职创作,1980年至1991年先后在辽宁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为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助理,公安部中国公安大学客座教授,入编《中国青年学者》、《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书法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大辞典》等典籍,曾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并讲学,发表诗歌、小说、评论等文章,出版个人诗歌、书法、国画专辑。

        [相关链接]   中国画研究院,于1981年11月成立,是国务院文化部直属的中国最高的国画学术研究机构,前身系197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画创作组。中国画研究院建院以来围绕着对中国画的继承、研究、创新与发展这一宗旨,大量搜集、整理老一辈艺术家的宝贵艺术资料,不断丰富艺术库藏,先后主办和组织了中国国际水墨画大展、中国画学术研讨会、画院工作会议等大型艺术研究活动,受文化部委托完成国家重要场合及国家领导出国需要的国画的创作任务,为中国画艺术的继承、研究、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收藏感言:诗、书、画是何首巫的三绝,用他自己的话说“书法是我之骨骼,国画是我之肌肉,诗歌是我之灵魂”,因为军旅生涯磨练了意志,锻炼了灵魂;名校学习开启了智慧,丰富了知识;名师指导加强了国学修养,陶冶了情操,拓宽了思想境界;海外办展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名声鹊起。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张同吾

        [藏品简介]    张同吾,1938年12月生于哈尔滨,祖籍河北乐亭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在高校中文系执教多年,主讲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1983年调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专事诗歌创作的宏观研究和诗歌评论,曾多次主持国内和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主编多种诗集与诗论集,著有《张同吾文集》(七卷)等。曾任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17年,直到换届担任名誉会长。2015年8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相关链接]    中国诗歌学会,1994年由中国作家协会申报,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批准成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国家一级社团,是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是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旨在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广泛团结全国诗人和各界人士,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创作信息,培养文学新人,为繁荣社会主义诗歌而开展多样的学术活动。

        收藏感言:张同吾先生自幼爱诗,终生为诗事忙碌,不但是著名的诗评家,又是有成就的小说评论家、散文家,在诗歌界名声响亮。作为一位杰出的诗歌活动家、组织者,其为中国诗歌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业界的爱戴和敬重。

培圆允犁闰受卑矿

        序号1404    培:pei    姓氏来源:(1)西汉初期儒学大师申培公,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鲁郡,今山东曲阜市。

 

 

        序号1405    圆:yuan    姓氏来源:系圈姓所改。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06    允:yun    姓氏来源:(1)夏朝时期有允国,为侯爵国,子孙以国名为姓。(2)戎姓一支,又称“瓜州之戎”,子孙改为允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河西郡,今山西汾阳。

 

 

 

 

        序号1407    犁:li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武王封汤后于犁,居者以地名为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齐郡,今山东淄博市。

 

浏览全文 »

姓氏文化首度融进黄金收藏:中国姓氏金条

        [藏品简介]    中国姓氏金条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开发中心监制,金条以AU9999纯金为材质打造,重50克;配有寿山石篆刻印章(杨晓铁印);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开发中心防伪监制证书。(图为中国姓氏金条全套图样)

       [相关链接]   中国姓氏金条左侧分别是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该姓的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四种字体和镂刻的姓氏;右侧雕刻中华民族图腾,取自汉代瓦当上的龙纹图形,龙纹下方是有关姓氏起源的简洁概述。据发行方介绍,采取个性定制的方式发行是这款“中国姓氏金条”最具特点的地方,每个姓氏都是独立制模。同时每根金条还配有中国篆刻大师张国权用“国石”寿山石亲手篆刻的个人专属印章一枚,张国权大师生于篆刻世家,其祖父是曾为宣统皇帝、鲁迅、冯玉祥等名人治印的当代艺术篆刻宗师张樾丞。新中国开国第一方国印就为张国权大师的祖父张樾丞和父亲张少丞所治,张国权大师从事治印40余年,为众多国家机构和领导人治印多枚。

         收藏感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每一个姓氏都记录着一个家族的绵长历史,姓氏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学科门类。姓氏不仅对于一个家族而且对于每个个人也都具有重要意义,可激发内心自豪和认同感。中国姓氏金条是中国第一款以姓氏为题材的收藏型黄金产品,与众多黄金产品不同的是以名家、名石,个性定制,个性定做,主要诉求为消费者尊祖归宗的心理需求。此金条承载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其独特的发行方式颠覆了以往黄金产品的发型套路,体现出产品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和独一无二的特性。据黄金投资专家分析:随着近期国际金融面临次贷危机,而国内通货膨胀预期也在加强,黄金价格上升趋势明显,这款结合了宗族认同概念的中国姓氏金条将有力刺激黄金消费,尤其有利于国家关于“藏金于民”的倡导,珍贵不凡。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潘震宙

        [藏品简介]    潘震宙,1942年生于江苏武进县湟里镇,1957年考入苏州市第二中学,1960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64年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文系助教、中共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总支秘书。1971年调入江苏省委写作小组工作,1972年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写作组工作,1979年任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期刊《群众》杂志编辑室副主任,1986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1987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90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1993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1996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2003年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

        [相关链接]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961年7月1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开馆,并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2014年国家博物馆被评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位居第三,2015年上升为第二,仅排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之后。2016年以755万参观人数位居第一,成为全世界人气最旺、最受欢迎的博物馆。

        收藏感言:2002年10月根据中央编制办的批复,“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划转文化部,在两馆的基础上成立国家博物馆,作为首任馆长,潘震宙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妥善处理了机构和人事上的合并,本着“原地改造,适当扩建”的原则,馆址向东延伸,重点放在地下,工程改扩建完成后国家博物馆由原来两馆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了两倍,在世界博物馆建设史上创造了奇迹。    (晓铁/藏品)

民国三年袁大头中圆银元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银币正面为袁世凯戎装五分侧面头像,刻画精细,线条流畅,工笔细腻,细节清晰可见,极为细致。钱币上端铸有“中华民国三年”六字,背面两条嘉禾左右交互,下系结带,纹饰线条粗细均匀,线条流畅自然,浮雕感强烈,用手触之可以感受到纹饰凹凸有致的触感,手感极佳。钱币中铸“中圆”字样,相当于伍角,上铸“每二枚当一圆”,字体端正工整,清秀俊逸。

       (由衷感谢黎黄陂文化博物馆彭云清馆长友情馈赠)

        [相关链接]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收藏感言:在袁大头的众多版别中,民国三年中圆钱币尤其珍贵,为袁大头中珍贵、稀罕的品种。目前市场上许多版别袁大头主要以民国三年中圆钱币的袁大头为首,因其属于样币一类当时只试做了千余枚,因此数量十分稀少,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至今流传下来并保存完好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这枚民国三年袁大头中圆钱币稀少罕见(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周坚卫

        [藏品简介]    周坚卫,1947年3月生于安徽铜陵,1965年9月至1970年3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1970年至1986年先后担任潜江五七油田钻井队指导员、副教导员、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副书记,湖北省委工交政治部干部、湖北省经委副科长、科长、企业管理处处长,随州市委副书记;1986年至2011年先后担任湖北省机械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湖北省政府秘书长、省经委主任、党组书记、湖北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行政学院院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2011年2月辞去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相关链接]    党组是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的领导机构,在本单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有党员领导成员3人以上的,经批准可以设立党组。党组的设立一般应当由党的中央委员会或者本级党的地方委员会审批,党组成员一般设3至7人,省部级以上单位、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管金融企业党组成员一般不超过9人。

        收藏感言:2009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周坚卫在“二会”上提出:“出现金融危机后,党政干部分不同级别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减薪。在当前经济低迷局势下,我国党政干部应带头减薪!全体公务员应减薪!”,提案一出立刻引起网民热议。大多数网友认为:周坚卫在比较了公务员与教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后提出的议案,显然有些偏颇。因为提案只看到金融危机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这几年国内飞涨的物价,公务员此时减薪并不能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矛盾,党政机关应该着眼于精兵简政,只有大幅度压缩公务员编制,才能做好“节省财力,用于民生”这篇大文章。(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张昌尔

        [藏品简介]    张昌尔,1956年8月生于湖北黄石,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任 湖北黄石市下陆区南湖乡七一大队团支书、1978年在华中工学院电力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毕业后历任湖北省计委办公室办事员、副科长、科长、 湖北省计委经济调节处副处长、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湖北省孝感市市长、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总工会主席、湖北省政协主席、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党组书记。2018年调任安徽省政协主席。

        [相关链接]    政协,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组成。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人民政协的建言献策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人民政协职能的履行有利于协商民主的决策。

        收藏感言:张昌尔人称本土干部,其仕途生涯均在湖北省内发展,2018年元月在湖北省委政法委交接会上,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评价“省委政法委在以张昌尔同志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带领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政法委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政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在办理中央交办的大案要案、探索政法工作领导体制、创新政法工作方法路径、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凡业绩,开创了政法工作的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沈求我

        [藏品简介]    沈求我,1917年生于江苏省吴江市,14岁参加抗日斗争,成功掩护在胡宗南军队中有暴露危险的中共党员及时撤离,1947年末返回家乡震泽镇以商人身份活动于社会,1949年4月会同地方各界进步力量稳定地方武装,秘密与人民解放军取得联系策动镇工商独立十一队缴械投诚。1950年至1981年先后担任《光明日报》社资料室主任、编辑,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政协常委和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等职。1981年后历任民革中央副秘书长、宣传 部副部长、《团结报》社副社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委。1999年亲自主持编写了近30万字的民革党史专著《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50年》,2001年3月逝世,享年84岁。

        [相关链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50年》将政治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总结了民革五十年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内容包括:在民主革命中孕育和诞生;为新中国而奋斗;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在曲折发展中经受考验等。该书再现了民革五十年光辉历程,是巩固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也是民革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和发挥参政党职能,加强对广大民革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需要。

        收藏感言:沈求我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模范的统一战线工作者、德高望重的民革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长期负责民革中央的理论宣传工作,经常亲自动笔撰写文稿,为民革工作呕心沥血,当书稿完成后领导请他作主编,他坚持以民革中央党史编辑委员会署名,只在书的后记里简略地提到自己的工作,这种谦虚谨慎、功成不居的广博胸怀,赢得了同志们的敬重和爱戴,被亲切地尊称为“沈公”。(晓铁/ 藏品)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袁善腊

        [藏品简介]    袁善腊,1954年生于湖北黄冈市,1972年下发湖北省蒲圻县羊楼洞茶场,1976年任武汉市农林局办公室干事,1984年先后担任武汉市委研究室综合处副处长、武汉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武汉市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曾长期担任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等职务, 2011年因遭东星航空总裁兰世立实名举报而被广泛关注。

        [相关链接]    东星航空由东星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湖北东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湖北东盛房地产有限公司、湖北美景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成,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4家获准筹建的民营航空公司,也是华中及中南地区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主要经营航空干线客货运输业务,2009年3月民航中南局下发明传电报决定暂停东星航空的飞行,2009年8月东星航空被裁定破产。

       收藏感言:袁善腊在东湖高新主政到作为副市长分管的十多年间,有上万家小企业从小到大,有很多企业成长为了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东湖高新开发区则成为国家第二大创新示范区,在企业家们的心里袁副市长是位受人尊敬的好领导。2011年12月湖北省纪委监察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外界普遍关注的兰世立实名举报武汉常务副市长袁善腊党风廉政问题作出回应,称袁善腊不存在兰世立举报的违纪违法问题。2012年的1月袁善腊在武汉市人代会后“裸退”,政界人士分析如果按照正常的路径,58岁的袁善腊在离开武汉市常务副市长位子后可以前往“人大”或者政协担任副职,而他却选择辞去了一切党政职务。(晓铁/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