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媒体关注

《武汉晚报》关注杨晓铁百家姓收藏馆(2013年4月2日)

“百家姓迷”收藏姓氏名片650
“香”“妮”“幼”,这些姓你听说过吗
“百家姓迷”收藏姓氏名片 “罕见姓氏”者可联系他

“香”“妮”“幼”,这些姓你听说过吗

“百家姓迷”收藏姓氏名片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抑扬顿挫,乍一听,还以为是有人在诵读,其实这是杨晓铁的手机铃声。刚挂电话,“嘀嘀嘀”,QQ消息来了,一位叫“楠木正成”的黑龙江网友在群里说:“我姓狼。”杨晓铁一听就乐了:“我是百家姓收藏者,能否寄一张名片给我?”。他还立即查阅手边的一本《稀奇古怪姓氏汇编》,果然查到了“狼”姓。

他有1500个姓的名片

杨晓铁是湖北省电力公司职工,姓氏物品及名片收藏玩家,家住武昌,今年54岁。

昨天上午,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满柜的姓氏研究书籍。更有趣的是,他的QQ头像、手机壳、手机屏幕、笔筒、画筒,全部都是“百家姓”主题的。除此以外,他还找出一件衣服,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姓氏。这原来是一件准备扔掉的旧工作服,妻子准备丢掉时,他捡回来在上面写满了姓氏。

“香”“妮”“幼”,这些姓你听说过吗?杨晓铁收集到的20多本名片册里有姓这些的。

“朋友们都知道我好这口儿,有特别姓氏的名片都给我”,杨晓铁说,从2005年开始玩名片收藏,现已收集到约1500个姓,增加起来很难,每收集到一个就在姓氏汇编书上做一个记号。现在,他还注册了“百家姓”商标,搞起了文化产业,制作“百家姓”扑克,下一步,还将制作“百家姓”鱼竿。

妻子绣大幅“百家姓”

在杨晓铁的包里,还有一个不送人的名片,是妻子李红给他绣的。前不久,妻子还送了他一份大礼——一幅2×1.4米大的“百家姓”十字绣。

“每天晚上赶工3小时”,李红说,自己很喜欢十字绣,索性绣个老公最喜欢的“百家姓”。她对照宋代版本百家姓的508个姓,一针一线地绣好、裱好,共花了20天左右。杨晓铁爱不释手,在微博中写道:“出于好奇,我曾尝试绣几针,但眼见细密的针线,眼花缭乱的图案,方知刺绣并不那么简单,在此谨向夫人表达深深的谢意。”

“罕见姓氏”者可联系他

武汉谱牒专家周启志说,中国历史上的姓氏共有两万多个,就目前来看,姓氏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却呈不断减少趋势,主要由于传统文化中姓氏“传男不传女”、自然灾难等原因导致,“小姓”容易走向消亡。每个姓氏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杨晓铁作为一个民间“百家姓”迷,收藏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姓氏,对姓氏文化及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线索;他将“百家姓”运用到扑克牌等物品上,用一种更为通俗易懂的形式让人们在不经意间就学到了知识,有利于姓氏文化的传播。

杨晓铁在网上设立了一个“百家姓”收藏馆,供喜欢姓氏文化的朋友交流。他在收藏姓氏名片的过程中,也多次被怀疑是套取信息的骗子,但他没有放弃,每收到一个新的姓氏,都如获至宝。

不少人问收藏了这么多姓,觉得哪个最好?杨晓铁总是笑笑说:“下一个最好。”如果您是“罕见姓氏”,可提供给他本人,电话:13807139832,或登录他的网上收藏馆网址留言:http://www.yangxiaotie.com/

见习记者翟兰兰

图为杨晓铁和他收藏的部分名片。 见习记者翟兰兰 摄
——————————————————————————————————-

杨晓铁应邀参加湖南卫视《非常靠谱》之《你好!名片》(2012.11.05播出)

《湖北电力职工》专稿(2010年第5期)

《湖北电力报》关注杨晓铁的收藏世界

b_page_04

一部《百家姓》,凝聚的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根。中华儿女不论走到哪里,总是心系一轮明月,情牵一江春水,心朝一个故乡,情满一个中国!

——摘自央视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互动节目《百家姓》 文/草木

央视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互动节目叫《百家姓》,可爱的7岁小姑娘王仙妮对504个百家姓氏(其中有60个复姓)倒背如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视机前有一位观众叫杨晓铁,他对这个2分25秒的节目是情有独钟,因为他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百家姓”名片及物品的收藏者。

杨晓铁,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一对眸子炯炯有神,颇有影视武打明星甄子丹的风采。1959年出生的他原籍上海,但本人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湖北省电力公司本部职工。

2009年10月,杨晓铁拿到了国家商标局李建昌局长签发的《商标注册证》。他3年前向国家商标局提交的“百家姓”注册商标申请获得批准,该商标可在扑克牌、钓鱼竿、玩具、体育活动器械等十类商品上使用,有效期20年。

从爱好到专攻到专家

上世纪70年代,高中毕业的杨晓铁下放到枣阳接受“再教育”,那时候他就喜欢拿知青和农友的姓名打趣,时不时地作出一首藏头诗或藏尾诗来逗乐大家。

后来他应征参军,退伍后当了电力工人,又脱产读了三年电大,回到单位当会计,慢慢地走到了管理岗位。丰富的经历,让他结交了众多朋友,也给他的爱好——— 名片收藏,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2005年,杨晓铁偶然参观了武汉市在解放公园举办的“家庭艺术精品展”,荆楚民间艺术、书画、集邮等展品琳琅满目,可就是没有他感兴趣的姓氏文化这一块的展品。

杨晓铁就是在那一刻做出决定:从名片入手,开始收集姓氏文化物品,有朝一日也来搞个展览。

于是,杨晓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收集“百家姓”名片及物品。2006年初,他在《孔夫子旧书网》注册书店,通过“以书交友”方式,向全国各地书友发帖求助名片,收获颇丰,各地网友陆续寄来了许多罕见、稀少的名片。

4年多的时间过去,目前,杨晓铁以中华姓氏为主,每姓收集名片一枚,已集藏名片1100余种,姓氏物品200余件。

杨晓铁介绍说,从历代文献资料看,我国实际曾经使用过的姓氏大约18000个,目前常见的姓氏约为3000个左右,过去的许多姓氏现在已经消失了。若按照清代徐士业《百家姓考略》版本“对号入座”,504个姓氏除复姓“南宫”、“拓拔”、“轩辕”等“一片”难求外,单姓名片他已收藏430余种,《百家姓考略》版本中没有收入的姓氏名片他也藏有200余种。

2007年11月,《长江商报》介绍了杨晓铁的收藏;2009年8月,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栏目记者采访了他,并播出了视频录像。2007年,他开发了百家姓文化商品“百家姓扑克牌”投放市场;2008年,他的《杨德云家谱纪念相册》被省图书馆收藏(同时收藏了该相册的电子版);2009年,他在网上开办了《华夏姓氏物品及名片家庭收藏馆》;目前,他的《姓氏笔谈》写作按计划正在进行,其中“追根溯源-认祖归宗-姓氏源流探究”之湖北篇、新疆篇、山西篇等5个省区的姓氏源流探究已经完成。他还在《长江日报》等媒体上发表了多篇谈姓氏文化的文章。

杨晓铁说:“‘收藏’是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可以陶冶情操,从中获取许多有深度、发人深思、令人赞叹的生活感悟……”

一张名片一段历史

2007年元月5日,杨晓铁在网上淘到一枚珍贵的名片。据卖家讲,名片是从河南乡下收购的一批旧杂志和旧年画中发现的。名片正面写有 “陕西省政府委员赵守钰”字样,背面为“友琴”二字。

经过一番探究,杨晓铁在这个名片旁写下了这样的注释:赵守钰 (1881年5月15日-1960年10月26日),字“友琴”,山西太古人,曾担任山西宣抚使、财政部总视察、陕西建设厅长等职,有陆军中将军衔……从1944年起,先后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监察委员,1960年10月病逝于台湾。

在杨晓铁有关这张名片的“笔谈”中,笔者看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黄河花园口堵复工程。

1938年6月9日,震惊中外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在日后长达8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口门由初时10米宽扩大到1460米,过水部分水面宽1030米,黄河水泛滥成灾。

1946年2月,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组建花园口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由赵守钰兼任局长。当年3月1日,国共两党商议合作联手治理黄河花园口的堵口工作。3月3日,赵守钰到河南新乡会晤当时军调处执行部的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此后各方代表先后就此项目会商了数十次,并于4月7日达成《开封协定》。4月11日,赵守钰等人在中共代表赵明甫、程润等陪同下,由济南抵达利津县城进行勘察,15日返途中达成《协议》,其中有“复堤修河,裁弯取直,整理险工等工程完竣后,再行合龙放水”条款。5月25日,解放区渤海行署为迎接黄河归故,调集当地10万余人投入黄河大堤修复工程。

堵口工程二次“平堵”都以失败告终,后采用“立堵”方式成功,正坝合拢。1946年5月底,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全部结束。

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在当时堪称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大事。由赵守钰的名片引出这段历史,也是杨晓铁在名片收藏中寻根溯源的一个证例。

杨晓铁说,保存了一张名片,就珍藏了一段历史。

一个没有实现的愿望

在收藏界,名片收藏被划定为“另类收藏”,谓之“不登大雅之堂”。事实上,全国收藏名片的人也的确很少,而杨晓铁的名片物品收藏以中华姓氏为主,可谓独树一帜。

2007年,全国掀起了迎奥运热潮。杨晓铁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争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收集到2008个不同姓氏名片,向奥运献礼,同时申报吉尼斯纪录。

遗憾的是,尽管杨晓铁的网上书店有一定的点击率,“以书交友”成果可嘉,网友们也尽力给予了支持;尽管他以“以物换物”的方式答谢支持者,比如他用自己研发的“百家姓扑克”回赠给他寄来名片的热心人;尽管他泡在古玩市场里希求淘到自己所需,但是,太难了!杨晓铁说,当收集的姓氏名片超过1100种后,再增加一个都是很困难很困难的事。

最终,杨晓铁2008年的愿望落空了。

但是,一个愿望的落空并没有影响杨晓铁的收藏热情。他认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个人收藏可谓微不足道,面对千千万万、林林总总的藏品,谁都无法完全拥有,收藏有时候就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2009年,杨晓铁用收集到的名片做成了姓氏名片创意:“庆祝开国大典六十周年”和“祖国万岁”。

“百家姓”的文化内涵

收藏,即人们对前人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化遗存进行有意识地珍藏与研究。业内将收藏按类别分为古今收藏、中外收藏、公私收藏,而民间收藏一直是一支重要力量。

事实上,作为民间收藏者,杨晓铁的名片收集已从收藏上升到了对姓氏文化的探秘和研究。

杨晓铁介绍,中国最早的名片出现在秦代,当时叫“谒(ye)”,将名字和其他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用作见面时的介绍文书。到了汉代,有了纸张,“谒”就成了写在纸上的“刺”,直到清朝,才有了现在所说的“名片”。

透过名片,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生活的变迁。比如近代名片,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名片比较简单,多写头衔、电话,一目了然,有的仅有地址。后来,名片上多了邮编,又发展到有电话号码、BP机号、传真机号,再后来增添了手机号和“伊妹儿”地址……

杨晓铁对自己的藏品分门别类,细心存放,有些珍贵的藏品也不轻易示人,比如他收藏的民国时期的名片、真禅法师的名片、清道光年间的《百家姓木刻印版》(4块8面花了他4000元)等。

每一张名片旁都对应地附着他的探究成果,比如某个姓氏的来源、变迁、该姓中的名人、故事等信息卡片,进而,这些文字就成了他撰写《姓氏笔谈》的“原材料”。

最近,杨晓铁从朋友手中得到了一枚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名片,名片正文为“湖北省老河口供电局张涌波局长”,这枚名片的不同凡响之处是,名片背面印制的字样:“企业精神:安全经济、优质服务、团结奉献、电力先行。企业作风:严肃、严格、严密。经营宗旨:人民电业为人民。优质服务:超前服务、功能服务、效益服务、跟踪服务”。这张名片让杨晓铁这个“电力人”喜不自胜。

毋庸置疑,方寸名片确实蕴藏着特殊的人类文化及幽深的历史内涵,传承着种族成因、民族迁徙、人文生态、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作为网上《华夏姓氏物品及名片家庭收藏馆》的创办者,“收藏+研究”是杨晓铁创办藏馆的初衷,但他更想创办一个实体的《华夏姓氏物品及名片家庭收藏馆》,他说这个计划有望在2010年实现。

姓氏文化的产业化开发

谈起收藏的经济价值,杨晓铁有自己的观点。今天人们谈收藏,往往过多地将聚焦点放在了经济价值上,从而忽略了藏品的文化内涵。实际上,藏品有三种价值,即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同时有三个作用,即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文物的经济价值是后来人们赋予它的。但大多数藏友在初涉收藏时,并不是为功利所诱惑,而是被藏品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所吸引。

但是,对姓氏文化藏品的收藏和研究是一项极为艰苦复杂的事,除了要为此付出心血,还要付出相当的成本。

杨晓铁的办法是,“以姓氏文化产品”养“姓氏文化收藏和研究”。

应该说,杨晓铁很有经济眼光。他2006年就在《孔夫子旧书网》注册了书店,并申请了“百家姓”商标注册,2007年开发了《百家姓扑克》和《百家姓四体书法》,并投放市场。

2009年10月,杨晓铁的“百家姓”商标获得注册,他马上就开始了“百家姓”商标的运用。他说,虽然该商标可在扑克牌、钓鱼竿、玩具、体育活动器械等十类商品上使用,但自己得慢慢来,目前已经在新的“百家姓扑克”上运用了注册商标。但赚钱不是目的,姓氏文化收藏和研究才是第一。

杨晓铁认为,无论是社会收藏还是个人收藏,客观上都是对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保护和延续。

“我将收藏视作一种平民化的生活,收藏是一种享受,收藏是一种阅读,收藏是一种娱乐,收藏更是一种幸福……”

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20090812专访视频

武汉电视台《生活全报道》专访视频——小名片大乾坤

《长江商报》关注杨晓铁的收藏世界

《长江商报》关注untitled
《武汉晚报》 2017年05月30日 星期二 版次:[ 3 ]

听说有人姓“碗”,“收藏迷”杨晓铁丢下饭碗就开始打电话联系。几天前,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这张名片,他的1500多张百家姓名片里,又多了一个少见的姓氏。

12年收藏了1500张名片

香、幼、墨、了、冻、老、心,这些字看起来很普通,但作为姓,就十分奇特了。昨天,记者在杨晓铁的办公室里,看到了这些姓氏的名片。甚至连东、南、西、北、中,还有梅、兰、竹、菊这样的姓氏,他也都集齐了。

杨晓铁家住武昌徐东大街,是一家国企员工,从2005年开始收藏名片,迄今已经收集了1500多个姓氏。

每每结交陌生朋友,第一件事就是要名片,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社交习惯。比如,“香”这个姓的名片的获得,就非常偶然。几年前,儿子结婚,他和爱人去汉正街买喜糖,在一家店的柜台上贴着一张名片,名字姓香,是另一家糖果供应商。他索要名片,老板面露难色,以为他要去别家买糖。为打消疑虑,他当即出3000元把糖买了,才获得这张香姓名片。

一年后,杨晓铁的儿媳生孩子住月子中心,他看到墙上贴的工作人员,有一位姓圣,便立即找其要了一张名片。也有扑空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外地旅游,看到一家咖啡馆的名字叫“令狐”,以为老板姓令狐,进去一问才知,老板姓张,是个金庸迷。

“我家里有很多名片,你问我哪一张最珍贵,那就是下一张。”他说,不少姓氏已经非常少了,能集一个是一个,不仅是自己的爱好,也可以作为百家姓研究的史料。

越姓小伙千里寄来名片

“还有人对我的姓氏感兴趣,很意外。”小越是陕西人,早年来到北京打工,开了一家路边摊烧烤店。

一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晓铁听说有人姓越,很感兴趣,立即打通了小越的电话。电话那头,听说对方是收藏百家姓的,对越姓很好奇,小越几乎不敢相信。杨晓铁问他要一张名片,可他只是一个小个体户,没有名片,却当即找人专门做了一张,千里迢迢寄给了远在武汉的杨晓铁。

“我到北京这么久,没有碰到过一个同姓的,有人关注我的姓,其实挺感动的。”小越说,自己的姓比较少见,寄一张名片过去被收藏,也算是为家族发扬光大作出一点贡献了。

“我在索要名片时,多数人都非常配合支持。”这些年来,杨晓铁经常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收集名片,手写书信不下100封,收到名片后,他会查阅姓氏起源发过去,作为对对方的回赠。

不少罕见姓氏几近“濒危”

这些罕见的姓氏,不仅我们平时很难见到,甚至还呈现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

“不少罕见姓氏几近‘濒危’。”中国怪僻姓氏研究专家王万江说,这种趋势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从传宗接代上来讲,姓氏传男不传女,近年来,独生子女较多,如果下一代生的是女儿,可能这个姓氏的这一支就终止了,而大姓的基数大,不存在这个担心。还有些发音比较尴尬的姓,不太好取名字的姓,或者生僻字,不仅不好书写,在电脑上也打不出来,就会有家庭成员主动提出改姓,一般会选择跟母亲姓。种种原因导致,这些罕见姓氏渐成“濒危”。

王万江说,像杨晓铁这样,下这么大力气收集“濒危”姓氏,很难得,也很可贵,可以说为百姓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

如果您愿意把罕见姓氏名片提供给杨晓铁,可以打他本人电话:13807139832。 记者翟兰兰

经视欢乐送 专题片【湖北经视2017-07-10】

你还在用纸制名片吗?别人的名片可是“金子”做的

本期节目的主人公名叫杨晓铁,是一位姓氏物品及名片收藏玩家。他收藏了成百上千张名片,在他看来这些名片都是各种姓氏存在的证明。
在2005年8月的一次展览中,杨晓铁发现全国很少有人收藏百家姓,更别说是名片了。从此,杨晓铁便开始收集百家姓,如今他已经收集了大大小小1500个姓氏。除了我们平时知道的这些个大姓氏“赵、钱、孙、李”,杨晓铁还收藏了许多生活中罕见的姓氏。有人姓母鸡的鸡,有人姓偏爱的偏,还有的人姓怡然自得的怡,真是太神奇了,来让我们跟着主持人,一起去大开眼界吧。这些姓氏都是杨先生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每当收到别人邮寄过来的名片时,杨先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关于这个姓氏的文史资料,了解整个姓氏的起源变迁。杨先生告诉我们,在收集过程中,会交到很多良师益友,也会让自己学到很多知识。说话间,他又给我们打开一个文件夹,里头全是一些特殊材质的名片。

 

这个是瓷名片

 

这张名片是用茶叶制成的

 

 

令小编惊叹的是,居然有人的名片是“金子”做的

 

 

2006年9月,杨晓铁注册了名为“百家姓”的商标,每当有人给他邮寄名片的时候,他都会赠送一副自己制作的百家姓扑克牌表示感谢。

 

名片只是杨晓铁百家姓收藏的一部分,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百家姓藏品。经过了十多年对百家姓的收藏和研究,杨晓铁准备出一本书,记录自己收藏的心得。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想亲自动手来进行收藏呢?也许你是下一个收藏家哦!

 

中国日报2017年7月12日刊发人物专稿:寻找姓氏背后的意义—百家姓收藏爱好者杨晓铁

寻找姓氏背后的意义(译文)
为了从一个小贩手中获得一个罕见姓氏“香”的姓氏,这个字在中文里意思是“芬芳”,杨晓铁花费了3000元人民币(相当于440美元)买糖果去获得这个小贩的信任。 出于对中国姓氏,以及姓氏背后的故事和文化的热爱,这个居住在湖北省武汉市,现年58岁的居民走上了他收集姓名卡片以及与姓相关的物品的道路,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素未蒙面的陌生人。 “我收集商业名片是因为它能证明一个人和他姓氏的存在”,他说,“如果我告诉你一个你从未听过的姓氏,你可能不会相信我,但是如果我向你展示一个带有个人信息的姓名卡片,你就会相信它真的存在”。 时至今日,杨已经收集了超过1500张不同中国姓氏的商业名片,而且深深地着迷于每一个家族姓名背后的历史,每一个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当他们作为一个贵族身份象征使用的时候。 历史上,中国曾经有超过10000个姓氏的记录,虽然其中有一些已经不再使用,原因可能是被要求禁忌使用统治者的姓名,拼写的简化,以及皇帝的避讳等等。 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最多的单个文字的姓有王、李、张和刘,此外,还有一些人拥有罕见的复姓比如司徒、端木和爱新觉罗。 除了中国大陆以外,中文家族姓氏也广泛使用在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越南和海外华人社区。 杨关于姓氏的兴趣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数千万的受教育的城市青年被鼓励到农村和山区工作,高中毕业的他响应政府的号召去了湖北枣阳务农。 在农村时,杨经常关注其他下放青年和当地农民的姓名。 后来他参军并多次转换了工作,在此期间他交了很多朋友。 2005年,杨参加了华中地区的一次艺术博览会,他被一系列收藏展示所吸引,但唯独发现没有名片相关的文化,这驱使他开始从别人那里收集名片和相关的手工艺品。 “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的爱好,无论何时,他们只要得到不同寻常的家庭姓氏都会带给我”他说。 杨甚至在一个孔夫子旧书网上注册了账号,在这个全国性质的网站上向其使用者发出请求,帮他完成他的任务。杨说,真诚是他说服别人分享他们名片的方式,因为近年来大幅度上升的电信诈骗使人们经常怀疑他的目的。 这些年来,许多人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平台和数百封手写信件与杨保持联系。 为了回报热心的人们提供的信息,他会向他们提供关于他们姓氏起源的研究成果,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祖先。 有一个人,拥有罕见的姓氏“越”,这个字在中文里是“超越”或“超过”的意思,他与杨接触也是因为他的家族姓氏。 “我在北京居住了多年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和我有同样的姓”,越说,他是一个个体经营者。 他没有自己的商业名片,但是为了帮助杨的姓氏研究,他特意让人打印了一张商业名片并邮寄给了杨。 杨有一个网站—yangxiaotie.com—用来展示这些名字卡片或罕见的家庭姓氏,以及这些姓氏的起源和有关这些姓氏的文化信息。(中国日报记者刘坤)

 

 

【百家姓氏人物】小记收藏玩家–杨晓铁

原创: 东方云飞        百家姓氏文创中心 2018.12.12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旧名片”这句似曾相识的广告词,是微信好友,百家姓收藏馆杨晓铁馆长发的。我与杨馆长结缘真是印证了:“行同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的老话儿。可说来确又有些小遗憾!
那是在2017年的11月,我去武汉参加中华高姓宗亲总会第三届第三次年会。之前,我与杨馆长通过微信相约在我所下榻的酒店见面。我给他带去了由中国邮政、东城邮局独家限量发售的(张、王、李)全套百家姓纪念封。还特别邀请集邮家、邮戳鄂文江老师亲自签名。不巧,杨馆长临时有事,我们的首次之约未能相见。
2018年的11月由刘交公七十四代孙刘冠凡先生在湖南组织发起的中华好家风、百佳家庭评选活动暨湖南韶山、宁乡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刘少奇主席诞辰120周年时我们再次相约。很遗憾,这次是由于我公司有重要任务我不得不取消了去湖南的行程。就这样,我们期待已久的第二次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之机再次失之交臂。但是,这好像并不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继续交往与网络沟通。依然用心交往,以诚相待。这期间,我们彼此也加大了信息间的对称与资源间的共享。随着友情的不断升温,本着互惠互利的交友原则,我们在努力寻找着有效的合作之机。由此我联想到2014年7月4日,习 主席首尔大学演讲曾说过的一段话:“要加强人文交流…..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在此我非常乐意在百家姓氏(北京)文化传播、百家姓氏文化大讲堂、百家姓氏文创中心的平台,为百家姓收藏馆杨晓铁馆长助力!以示:“相识是缘,相知是福”!

为了让更多人了杨馆长并能助力他早日集成《百家姓氏名片》,特转发他的求助信息。如您有以下姓氏名片,请在微信公众号上给我们留言。百家姓氏(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奖励您签名首日封一枚。以示对您的致谢!

收藏昭示
《百家姓》收藏馆,依个人收藏爱好之建。现收藏包罗《百家姓》相关的一切文化藏品。目前以收藏宋代旧版《百家姓》为基准,根据自身现有收藏的《百家姓名片》统计, 尚缺以下名片。拜托好朋友们帮忙留意收集,现特发此昭!
“充、终、弘、养、後、桓、万俟、东方(2字待换)、公羊、公冶、宗政、濮阳、单于 太叔、仲孙、钟离、长孙、闾丘、司空、亓官、司寇、督、子车、颛孙、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2字待换)、夹谷、宰父、谷粱、段干、百里、东郭、南门、羊舌、微生、梁丘、左丘、东门、西门、百”。
此致
敬礼

二0一八年 十二月十二日启

2022-06-11湖北电视台【幸福来敲门】17年收藏近7万张名片 帮女郎探访名片收藏达人 [点击下面链接观看]

人际交往中,名片是一个很重要的敲门砖,今天的幸福来敲门,我们要认识一位名片收藏达人。

2 Comments

yxt8 11 月, 2012 at 13:44

能索取”角”姓名片吗?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