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4万中华姓氏解码的遂宁人:陈历甫
陈历甫,现年68岁,四川省遂宁市档案馆退休职工,迄今已从事中华姓氏收集整理工作40多年。2000年他收集编撰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上部完成,全书共220万字,收录了22000多个姓氏,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如今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辞典下部也已完成,陈老收录姓氏已 达40144个,写下400多万字。 该辞典对各姓氏的来源、发展变化、发祥地、人口分布和读音等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其中80%的姓氏收录有古今名人例举。这些姓氏无奇不有,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百、千、万、亿”都是姓,拼音“H”、“T”也是姓,甚至连标点符号和拼音字母也是姓氏。在他收集的少数民族姓氏中,不乏7个字、8个字、9个字的姓,其中一个姓有16个字。2013年2月11日,陈历甫从华西都市报上搜集到了刚刚诞生的一个姓:赵贺,女孩全名叫“赵贺傲琪”,显然父亲姓赵,母亲姓贺,这个姓上了户口本、有了身份证,一个新的姓诞生了。
目前这本书的上下两册均已完成,在这两本辞典里对13亿中国人以及各朝各代每个姓的来龙去脉,涉及的历史名人的姓都进行了艰苦的调查,每一个姓都有5个方面的信息:读音、写法、姓氏出现地点、历史名人以及姓氏的5种书法。还有一些连《康熙字典》上都找不到的字,竟然也是姓。“冚”(读密),浙江省有此姓氏。“芇”(读绵),郑州大学一学生的姓氏。四个繁写的马字(读驷),是河南某地区的姓氏。在收集现有姓氏的同时,陈老还收集了大量的古代用过但现在已停用的姓氏,比如“妇”姓,很有军事才能并统帅13000名将士的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就姓妇。为此获得中国纪录证书鉴证委员会和中国纪录年鉴汇编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中国纪录证书’奖牌。
编辑感言:中华名族从最开始的30多个姓(女字旁的姓如“姬”“娓”等姓显示母系氏族特征),发展到目前的4万多个姓,其中的消减增撤,每一个姓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姓氏是人类的根,祖先的魂,是生命信息注入的载体,是标识家族系统的符号,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古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姓,奴隶有名无姓,今天的公民充分享有姓名权,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汉唐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姓氏文化空前活跃,当时已经有了500种左右的姓氏,此时国姓得到崇拜,刘姓、李姓激增。在社会动乱时期,封建社会“诛灭九族”的残酷统治逼迫人们换掉原来的姓,为了生存的需要隐姓埋名,比如石达开的“石”姓,改成了“莫”、“陈”姓;齐国国王陈宽的后代为躲避追杀,改成了“田”、“袁”、“胡”、“孙”、“王”等姓。姓氏的流转显示着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姓氏文化灿烂辉煌,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同姓不一定同宗,同宗不一定同姓的姓氏文化特点,其演变的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今天人们研究姓氏,解读姓氏文化秘籍,目的在于促进民族团结,营造社会和谐,还原姓氏的真正内涵。 (晓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