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追根溯源 认祖归宗——姓氏源流探究之青海篇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简称青。青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有汉、藏、回、土、撒拉、维族、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先民即在今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一带繁衍生息。据考,青海的古文化与羌人及其先民有关,古羌人活动地区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四川西部,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多个,每一部落有酋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商周时期形成了羌部落,史称“西羌”,部落以崇拜的图腾或某种标志作为种号,继而逐步有了姓氏。

       从战国时代到汉朝,匈奴向南入侵几百次,屠杀平民,抢掠财物,严重破坏了中原的正常生活,汉朝被迫反击匈奴。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王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在河西设4郡。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设“护 羌校尉”,开始经略湟中,筑西平亭(今西宁市),从此汉王朝开始了对青海东部的控制。随着中原王朝在青海屯军屯田及移民实边政策,汉族人口陆续进入青海高原,到明代,已成为青海的主体民族。汉族等在青海定居形成了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这些姓氏村庄中包含的姓氏绝大多数仍沿用至今,如:杭家庄,户家庄、寇家庄、边家庄、鄂家庄、鸾巴庄、吴忠庄、夔家庄等。历史上还有部分开发青海的少数民族姓氏,如:没卢氏、无弋氏、党项氏、白兰氏、秃发氏、慕容氏等,有些姓氏后迁居他乡,或人户减少,现已不复存在。明代初期,中原先民来青海任职、办事的不少,有些家族人跟来定居、也有随军留居者。青海聚居了汉、土、藏、回、蒙、满、撒拉等多个少数民族,许多民族中都有马姓,因此有“十个回回九姓马”的说法。回民在其汉化过程中采用马姓的人很多,这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有关,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回族人都愿以“穆”为姓,而“穆”多音译为“马”,所以马姓也自然成了回族人选用汉姓的首选。研究发现,青海姓氏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青海“马”姓最多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回族、撒拉族占一定比例,而这两个民族中马姓最多,因此,青海省的姓氏排名中马姓排在首位,主要与民族构成有关,此外汉族、土族中也有很多马姓。

  李姓位居第二,这是因为明清之际,青海有东李土司、西李土司两大土司, 其管辖很多百姓随了李姓。另外,祁姓在全省排名第11位,也是和明初青海东部出现的两个祁土司有关,祁土司属蒙古族,在汉化的过程中,采用了汉姓祁。

  张姓排在第三位,主要是从明代开始,西宁出现了姓张的名门望族,有记载的重要人物,如张同仁、张尔奇、张思宪、张琦等,这样的名门望族繁衍发展快,人口递增也快,因此青海张姓人口居较多。

  从青海的姓氏排名中可以看出,青海的姓氏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马、张、王、赵等姓氏同姓不同族的现象普遍,凸显出多元文化特色。

  二、青海“秀英”最多

  有资料显示,在622383个姓马的人中,有3409人叫马秀英;在402244个姓李的人中,有1590个李秀英;在296603个姓张的人中,有1352个张秀英;在278301个姓王的人中,有1304个王秀英。由此可见,青海人对“秀英”名字情有独钟,因为,“秀”表示外表秀丽、品质贤惠;“英”具有女性化特征。叫秀英的人,期望未来漂亮、贤惠,内外兼秀,一方面反映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不可避免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说明了青海民风淳朴,传统色彩浓厚。现时生活中,也有很多取名者文化素养不高,想不出能体现个性、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名字,所以只有模仿他人,以至出现名字重复的现象。

  三、青海“重名”最多

  据悉,在不到百人的某单位,名叫杨军的就有两人。为了有效区分两人,单位的工资单上便分别写着“杨军A ”和“杨军B”,单位同事有事找他们时,就有意识地叫“大杨军”“小杨军”。青海重名率较高的名字主要集中在马军、王芳、马俊、李娜、李军等名字上,重名不仅给户籍管理、邮电通讯、银行储蓄、医疗保险等各行业带来麻烦,也给读书、就业等方面带来不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巧合,二是刻意效仿。现在,一些年轻的家长起名十分注重个性化和文化品位,一方面反映出父母文化程度和学识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孩子未来成长寄予更高的期望,一些名字不仅念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意义深远,如芳草、意然、子(梓)轩(涵)、雨轩、明翰、木可等。过去,男性的姓名用军、明、涛、龙等字较多,女性则用凤、兰、红、梅等字。现在是名字的性别特征相对弱化,从名字来看,梓、轩、旭等字使用较多,因为排列组合不同,所以重名不多。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名字与众不同,自创“四字名”,即父姓排第一个字,母姓排第二个字,后面是双名,如“张杨婉儿”。还有一些家长通过成语谐音给孩子起特别的四字名,如“杨春白雪”、“王妃格格”、“齐乐融融”等,不仅体现了男女平等,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名,张扬个性,值得提倡。 (晓铁/文)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