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认祖归宗——姓氏源流探究之宁夏篇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1958年10月25日成立,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历史上宁夏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丝绸之路”闻名世界。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十一世纪(公元1038年)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西夏王朝,和当时的宋、辽、金鼎足而立。党项是一个古代民族,在唐亡后天下大乱,党项的一支拓拔部乘势崛起,首领李元昊雄才大略,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创建了西夏,传国长达198年。难能可贵的是西夏人借鉴汉字发明了自己的西夏文字,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贺兰山的脚下,现存的李元昊的西夏王陵,虽已经落寞的成了几个土包,但仍被称作是“东方金字塔”以彰其雄伟。从残留的宫殿构件鸱吻之巨大,造型之奇特,可以想象当年西夏皇宫的磅礴气势和精美绝伦;从出土的西夏铜牛那生动的肌肉线条,可以看到当时西夏人在雕塑艺术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内地;从独特的人面石碑座展示出西夏民族有别于中原内地的孔武强健的民族性格。遗憾的是西夏文明没有能够沿续下来,据传成吉思汗一生三次带兵攻打西夏均未成功,临终前嘱咐子孙它日必灭此一族。公元1227年,蒙古军终于攻破西夏国都,于是曾经在西域辉煌一时的西夏文明遭到了灭顶之灾。党项族人大部分死于战乱,幸存者都改名换姓,远走他乡,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由此形成独特的西夏姓氏文化。
一、姬姓为宁夏第一个有史记载的宗族姓氏
姬弃,单名弃,又名后稷,别名邰弃,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后裔,大约生活在距今4000年前,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官号后稷,封国邰邑,因后代姬发周武王东征灭商朝,建立周朝,姬弃被尊为西周朝始祖、神农后稷。传说姬弃的母亲为邰氏之女姜嫄,姜嫄生下孩子被看作不祥,先被扔于路上,牛羊避开走;又扔于树林中,被人抱了回来;再抛在结冰的渠沟里,大鸟飞来用翅膀覆在孩子身上,姜嫄觉得奇怪,于是将孩子抱回,取名弃。孩提时代姬弃喜欢效仿大人种植麻、菽,成人后擅长种地耕田,根据田地土质和肥力的不同,种植和收获适宜的农作物。部落里的人都跟着学种田,弃指导大家种庄稼,改变了人们的食物结构,增添了食物来源。当部落联盟首领伊祁放勋(尧帝)听说了这件事,便任命姬弃为农学师傅,教人学种田,后部落联盟首领舜帝(姚重华)以姬弃之功,封官号后稷,并把名为邰邑的地方封赐给姬弃,成为部落联盟的一方诸侯,从此,姬姓成为宁夏第一个姓氏,也是华夏姓氏文化最早的起始之一。
姬姓部落到古公亶父即位之前,原与姬姓祖辈通婚的姜姓及其他西北戎狄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不断攻略姬姓部落,扩张地盘,大小战争不断。姬姓部落虽然农业发达,但游牧马背民族的优势已经蜕变,国力削弱,无力与西戎抗争。公元前1600年时,夏朝被商朝所灭,姬姓部族首领失去了后稷的官号,臣服于商朝。为了保存部族,亶父不得不举族往东南迁徙,后建立西周王朝,同时通过分封诸侯将姬姓演化为上百个汉族姓氏。
二、隋唐时的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栗特地区流落中原的人或其后裔,均以昭武为姓,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故称昭武九姓。居者以务农为主,兼营畜牧业。汉初,匈奴破月氏,迫其西迁,进入中亚粟特地域,征服当地土著,形成若干城邦,后又部分接受突厥及唐朝的统治,其国人大部分逐渐突厥化、伊斯兰化,成为乌兹别克人,小部分散入塔吉克人之中。
昭武九姓曾以武力求得生存,建立了世界霸权;曾不畏遥远的征程,踏出了“丝绸之路”;靠忠心赤胆,建立功勋,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将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等传入中原,将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起了重要作用。
三、宁夏姓氏回族“马”姓位居首位
有资料显示,在宁夏19万人中,姓氏为839个,其中,单姓819个,复姓20个。宁夏“百家姓”中“马”姓最多,其次为:王,李,张,杨,刘,陈,赵,田。
回族“百家姓”顺序依次为:马,杨,王,李,田,丁,周,罗,张,海,苏,吴,刘,金,何,兰,虎,白,买,陈,余,于,冯,纳,沙,哈,顾,古,郭,禹,秦,单,赵,黑,康,咸,纪,尹,喜,谢,苗,韩,锁,高,穆,郝,拜,黄,冶,安,柯,柳,强,姬,母,车,宋,童,袁,孙,麻,岳,米,段,杜,胡,撒,伍,牛,妥,者,保,勉,铁,明,邓,肖,赫,毛,摆,管,任,徐,洒,尤,姚,蔡,寇,闫,鄢,洪,贾,谭,贺,查,班,庞,许,惠,焦。
其他少数民族姓氏共有195个,占全区姓氏的23.24%%。其中,位列前三位李、王、张的人口。
后记:宁夏风光独特,放眼望去有黄河、沙漠、平川、山脉、湖泊、绿洲,尽是黄色和绿色,沙漠与河湖、植被等交错并存,其实在宁夏最有看点的不是风光,也不是物产,而是文化。当你领略了黄河的风采、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时,一定会有山河依旧,往事如烟的感慨。入住酒店我提笔写下了“朝观日出,暮赏夕阳。沙漠绿洲,美不胜收”的诗句,以释情怀。 (晓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