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阅览:《图解姓名密码·取名常用字》
收藏感言:给孩子取名时你喜欢传统还是时尚?无论你喜欢怎样的风格,这本《图解姓名密码·取名常用字》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为你提供取名参考。时下大多数年轻父母给孩子取名不在按过去的传统习惯使用一些常用字,如:刚、强、梅、芬、淑等,现代时尚的父母们给小孩取名则更注重常用字中的寓意、发音或文字结构等具有个性的字,如:歆、晟、炫、晔等;字形也更趋向简单、风格清新,如:木、禾、若、舒、芊等,所选用的字具有寓意美好、易写易记等特点。
鄙人以为,父母为小孩取名,除了注意上述特性外,还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字,因为名字是一个人和其他人进行沟通的代号,过于生僻难认的字会给沟通带来不便。有鉴于此,希望年轻的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不妨提前抽点时间阅览此书,定会获益匪浅。(晓铁/藏品)
5 3 月, 2012 in
姓氏藏品欣赏
汉族人起名初探
―――
汉族起名十分讲究。孔子说过:“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人出生后即起姓名,多数情况下一生不会变,有生之年要使用无数次。所以,姓名是关系到人一生的事,为人父母很重视起名,方士和道家更是把起名当作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来做。
汉语言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从字义上看,汉字是表意文字,一字一义,一字多义。每个字都可以与其它字搭配,组成新的涵义。汉语姓氏中,只有个别的是姓氏专用字,大多数都是普通词汇,可以独立或组合成义。这就使得姓名具有了义的境界。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百家争鸣的世界观、有繁多复杂的风俗习惯,还有情趣各异的审美标准,这使得姓氏可以载义,折射出丰厚的文化内涵。从发音上看,汉字一字一音,口形有开合之分,部位有前后之别,方法有清浊塞擦之差,声调有平仄之异。这使得名字具有听觉上的音乐感和语流上的节奏感。从字形上看,笔划有繁简、横竖的不同,结构有上下、左右的各异。这使得名字具有视觉上的图画感和书法美。所以,起名要义、音、形全方位考虑。要想使名字既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又有音乐感强的发音,还有文字上的书法美,确实不是件易事。起名易,起好名难。
本文就汉族起名问题做简单的探讨。
一 从词义上看姓名
姓名载义是指在短短的二字、三字和四字姓名中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意思是可以译成外语的),如:秦汉、田间、何其芳、马识途、牛得草、东方闻莺等。这种联姓组义是姓名载义的最高境界,既成文又成意。但姓氏毕竟只有500个,其中又有许多不便组文成义,所以,更多情况是名载义,姓不载义。
姓名所载之义可以分以下几种。
1、 志向
男性起名关注志向最多。志向的内容很复杂,包括:职业的,如:聂耳(聶耳,四个耳朵,音乐家)、朱践耳(音乐家)、刘文学;特长的,如:程思远、鲁智深(法号)、刘文学、李有才;功业的,如:胡耀邦、雷振邦;学业的,如:钱学森、梁思成。
更多的是借象征表达志向,使名字更具文学性、形象性。如:徐鹏飞、金圣叹、叶剑英、成龙、杨万里、康有为。聶
志向为名显示了中国人注重家教、望子成龙的传统。以志向命名,耳濡目染可以起到督促孩子努力向上的作用,让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意识,一种成大业理念,时刻记着自己的使命。应当说,以志向立名是永恒的主题。是起名首选。
2、 品德
汉文化重德,甚至把德放在才前,所谓德才兼备,德在才先。所以,有关德的名字很多,古有:魏忠贤、沈德潜、冯婉贞、唐婉儿等等;只<>就有张翼德、刘玄德、曹孟德、董卓、鲁肃等等;今有:朱德、彭德怀、张学良、李德生、王海容、田成仁、麦贤德等等。
以品德命名也是一种古老方法,现代人基本不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是金钱,看重的是物欲,道德已经沦丧到病倒大街无人问的地步。人们更多地把法律当作行为的准则,事不关己不操心。治国理念上也从过去的以权治国向以法治国上演变,人们更多地用法律约束人的行为、捍卫人的权利。应当说,德、法各有千秋,但法能最终治国,德不能。
3、 相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已有之。汉族把相貌排在人品之后,足见其重要,女子更是占到了第一的位置,所谓男才女貌。以相貌命名的很多,特别是女性,如:宋美龄、梅艳芳、新凤霞、梅兰芳、张瑞芳、王光美等;男性也有,如:刘英俊、王人美、任帅等等。
起这种名字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男孩少起这相貌名字,男人的价值在才不在脸。只有一张小白脸的男人没多大出息。二是如果孩子长相一般,最好不起这种俏丽名字,名副其实更好。
4、 典故
用典故起名的很多,如:周梦蝶(庄周梦蝶)、吕非熊(周文王卜卦得非熊,遇吕尚)、徐鹏飞(<>:“逍遥游”鲲鹏)、汪精卫(神话:精卫填海)、胡慧中(成语:秀外慧中)、胡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王若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张恨水(李煜,想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养浩(孟子:君子养浩然之气)等等。
中国的典故成千上万浩如烟海。有文化的人都乐于用典,使名字具有书香的气息和文化的味道。起名用典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用典取名很容易取得晦涩,古人向来以巧妙、不着痕迹为上,起得既要有诗意又要好懂,最好与姓相衬,连文成义。
5、 荣华富贵
传统上以荣华富贵命名的很多,如:陈永贵、邓世昌、邹家华、钱广等等。
中国百姓自古以来,除汉唐外,没有过过几天衣食无愁的日子,一直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以荣华富贵命名表达了人们向往富裕生活并希望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现代社会,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再不用吃穿发愁。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孩子生得又少,家庭日益小型化、分散化,人们家族意识很淡。所以,荣华富贵起名方法基本过时很少有人再起这种名字。
6、 平安
只<>中就有:董平、徐宁、张顺、燕顺、乐和等;今人有:宋平、谢静宜、李宁、李国安、于纯顺等。
中国从老子开始就有“吾不敢为天下先”的保命哲学,又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命观念,使中国人安贫乐道,多苟且偷生和懒惰性,少冒险精神和创造力。只要能全须全尾地活着就好,老子所谓“福莫大于无祸”。西方人观念则相反,不求平安,但求生命过得有意义,人生有成就。这种观念造就了西方人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精神。给孩子起名时,要注意多起那种带有创造、冒险精神的名字,让孩子记住,人生冒险和创造比求安更有意义。
7、长寿
长寿人人向往,古今如此。古有:霍去病、王昌龄、辛弃疾、蒲松龄、康有为等等;今有:张万年、李月久、牛百岁等等。
汉族看重生命时间的长短,而轻视生命质量的好坏,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哲学。这种观念深受庄子思想影响,把生命本身看得高于一切。我们认为,生命的意义等于时间乘以质量,要既重生命的长短,也重生命的质量。生命的意义在于,人的一生经历过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有道是“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松柏长青,可以活千年之久,立在那里,就是一个木头,任人宰割,活得时间长又有多大意义。所以,人生求辉煌比求长寿更有意义。起名时,要注意灌输这种创造辉煌人生的意识。
8、仰慕
中国人不信宗教,但心目中总爱找个偶像来寄托心志。古有司马相如,<>载,因仰慕蔺相如而得名;今有李玲玉(歌手),因仰慕阮玲玉而得名。
汉族人崇拜英雄,觉得自己要是像某某人就好了。其实,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最靠得住的、最伟大的人就是自己。与其仰慕别人,不如仰慕自己。<>唱得好: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是人生真谛。所以,起名时要让孩子羡慕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9、纪念
纪念性名字有许多种,如:纪念出生时间的,孙国庆(10月1日国庆节)、陈白露(9月上旬白露节令);纪念出生地点的,韩昌黎(韩愈出生河北省昌黎县,故号)、陈小鲁(陈毅之子,出生山东);纪念出生时状况的,孔丘(孔子出生时,头见楞见角,像丘陵)、郑寤生(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启(禹死,腹裂开生启。启,开也。)、陈佩斯(其父陈强在比利时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收到儿子出生的消息,于是起名陈布达。后又生子,起名陈佩斯);纪念时代的更多,如:马文革(出生在文革时期)王跃进(出生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
起纪念名字原因各异,不好说单一地反映某种文化。不外纪念祖宗、故土,不忘父母、国家之类。篇幅所限,不赘述。
10、辈份
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中,同辈人的名字中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字,即范字,表示辈份相同。如:毛泽东、毛泽民、毛泽潭;宋美龄、宋庆龄、宋霭龄。泽、龄都是范字。范字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祖上事先起好的,如朱元璋给后辈子孙起的范字为:允、棣、高、瞻、祁等。二是家庭中哪一支繁衍得最快,由那一支人任意起,别的支到时跟着起。有的名字本身就带有象征辈份或长幼的字,如:伯为长、仲为次、季为三等。刘伯承,排行老大;孔仲尼,排行老二;王季思,排行老三。
汉族人香火观念和后代意识极强,人们把子孙满堂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把所谓无男丁的“绝户”看作是人生和家庭最大的耻辱,孔子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很少再起这种名字,一是都是独生子女,无辈份可排;二是思想开放,起名更注重个性、重时代。
11、爱情
这是浪漫的起名方法。如林青侠,夫姓李,女儿起名“李爱林”,表示夫妻恩爱。刘胡兰,其母胡文秀,故名中有“胡”字。特别当女方是燕、柳、蒙、红、东、路等易于当名使用的那些姓时更容易以爱情立名,如:江燕飞、江水英、柳华明。也可借谐音,如:江留(刘)芳、马如(茹)飞、郑逢(冯)春等。
以爱情起名也是中国人和睦温馨家庭观和白头偕老爱情观的反映。现代社会婚姻不稳定,爱情观也发生了变化,但一生相守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现代社会离婚之多欲与结婚试比高,起这路名小心为上,一旦离婚,象征爱情的名字会变成讽刺的对象和伤心的回忆,也会成为别人取笑的话把。真正的爱情在实,不在名。
12、虚字
虚字是指名中带有“之、乎、者、也、夫、焉、哉、矣”等文言虚字,如:老子、孙子、介之推、王羲之、祖冲之、赵盼儿、谭记儿、程之、林乎加、罗健夫。起这种名多为过去对大智者的尊称,或者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时尚,如晋朝,一般人不用,因为难寓意。但如果与适合的姓搭配好了,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是出奇制胜的招术。如:叶子、武也文、步云者、山绿哉、江永矣、车胜焉等。现代社会,许多家长给女儿起带“儿”字的名,如:陈菲儿、张淼儿、叶儿等。应当说,女孩起带“儿”的名字比用滥了的静、伟、红等要新鲜。
姓名载义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列出一百条来,这里不赘述。起名是个人行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和习惯,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总的来说,要向善、向好、向美,多表现现实、寄托未来。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起太老气的名字,要有时代感,但不要带有时尚特征。
二 从发音上看起名
名字中的几个字音无论元音、辅音,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都不要在同一组里面,至少相邻两个字音不要在同一组里,目的就是造成大的反差,使名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带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下面我们从发音口形、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元音发音的口形
元音发音口形有张有合,起名时讲究开合并举,既不要都是开口音,也不要都是闭口音。
元音口形问题有人也提到过:
北京曲艺中使用的“十三辙”从韵的角度把汉语北京音系的音
节分成13大类:
1、– eng 、–ing、–ong、–iong、–ueng 中东韵;2、-ang、
–iang、 –uang 江阳韵;3、-en 、–in、 –uen、 –ün 人辰韵;
4、-an、 –ian、–uan、-üan言前韵;5、-ou、–iou/iu 由求韵;
6、-ao、-iao遥条韵;7、-ei、-uei/ui灰堆韵;8、-ai、–uai
怀来韵;9、-a、–ia、-ua发花韵;10、-ie、-üe乜斜韵;11、-e、
-o、 -uo梭波韵;12、-i、-ü、-er衣七韵;13、-u姑苏韵
欲求阳刚、豪放风格,可采用江阳、中东、言前、发花等开口韵;
欲求阴柔委婉风格,则可采用衣七、乜斜、姑苏等开口小度韵。
(<>赵国顺著 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出版 1994年2月第2版 1994年2月第1次印刷第23页)
这样分有点绝对,因为有些音不好死定为开口或是闭口。所以,我们该当分成三组合适:
1、开口音:a、an、ang、ao、ai、e、o、uo;2、闭口音:i、u、ü、in、en、ie、ei、üe;3、中性音:ong、ing、eng、ou。
按传统起名方法,男刚女柔,男开女闭。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女性起开口音显得英气,起好了也很好听,如林青侠、祝英台。正像穿衣服,女穿男衣,别有一番美丽。男性则起开口音要好听些,也不能一概而论,如岳飞、曹雪芹。中性音男女都可以使用,如:男,叶剑英、华国锋;女,陆文婷、莫愁等。
2、元音发音的部位
这个问题有人提到过。
汉语的韵母有38个,i与e分别有两读,可以不细分,则有36个,按发音方法可分为以下五类:一类:a、ai、ao、an、ang; 二类:e、er、ei、en、eng;三类:o、ou、ong;四类:I、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ü、üe、üan、ün;五类: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也就是名与姓不要是同组声母与同类韵母中的字,这样读起来就不会出现聱口的情况(<>朱恒夫编著,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第1版,2000年8月第1次印刷,第147页)。
作者没有说明原因。应当说,这种分法是正确的。从语言学角度分析,5个元音按发音舌位由前而后、由高而低的顺序可分为5组:i:高、前、不圆唇;e:半高、前、不圆唇;a:低、前、不圆唇;u:高、后、圆唇;o:半高、后、圆唇。ü发音部位与i:同,只要把口形变成u口形,ü音就出来了,可与由i:合并为一组。此5个领音组成另外33个韵母(双元音、复合元音),其最初发音都是从第一个音素(领音)部位开始的,具有同一个音素来源。双元音和复合元音发音部位是变化的,如:ai,部位始于舌面后低音,终于舌面前高音,口形先开而后合;ing发音部位始于舌面前高音,而后转到舌尖中鼻浊音,再转到舌面后鼻浊音。uang就更复杂。元音发音部位的多变性使元音部位问题不那么明显。关键的是承上启下的第一个音素不要与上一个韵母的第一个音素部位相同。如:陈妙香,miao-xiang ,两个音节中,第一个元音都是i,这就同部位了。发音部位相同,音重复,嘴也累。黄华,huang-hua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起名“马如飞”,ma-ru-fei, a:低、前、不圆唇,u:高、后、圆唇,e:半高、前、不圆唇,i:高、前、不圆唇,三个元音部位差开了,发音容易,口形变化大,节奏感强。起名时,名字中的3个元音发音部位不要在同一个组里面,至少相邻两个字音不要在同一组里。这样做是为了使发音部位更富于变化、易发音,好听。
3、辅音发音的部位
朱恒夫提到过辅音的部位。
21个辅音字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以下四组:一组:b、p、m、
f;二组:d、t、n、l;三组:g、k、h;四组:j、q、x、zh、
ch、sh、r、z、c、s••••••。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也
就是名与姓不要是同组声母与同类韵母中的字,这样读起来就
不会出现聱口的情况(<>朱恒夫编著,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第1版,2000年8月第1
次印刷,第146、147页)。
这种分法是有问题的。我们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
一组的b、p、m是双唇音;f是唇齿音;二组的d、t、n、l是舌尖中音;三组的g、k、h是舌面后音;四组的j、q、x是舌面前音,zh、ch、sh、r是舌尖后音,z、c、s是舌尖前音。第四组各音明显不属于同一个部位。如果起名“肖明飞”,x、m、f三个音都在舌尖附近,聱口。我们可以按照发音部位从前而后的顺序分为三组。前音组:b、p、m、f、z、c、s、j、q、x;中组音:d、t、n、l、zh、ch、sh、r、y(r是颤音,部位基本在舌中;y是半元音,部位与它对应的元音i:相似)。后音组:g、k、h、w(w是半元音,部位与它对应的元音u相似)。如果起名“肖义龙”、“孔振家”,发音部位反差大,音乐感强。
4、辅音发音的方法
辅音发音时口形是变动的,所以不存在发音口形问题,但却有发音方法问题。这个问题朱恒夫没有提到。
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按照发音方法把辅音分成四组:
一组塞音:b、p、d、t、g、k ;二组鼻音:m、n、;三组擦音:f、s、sh、h、x、r、z、c、zh、ch、j、q;四组半元音:w、y。至少相邻两个辅音不要在同一组里。如起名“付深思”,三个都是擦音,发起来聱口。毛宁(maoning),两个辅音都是鼻音,聱口。
知道了各种发音的关系,我们起名时就要做好各种音的搭配,反差要大。特别注意如下几个容易忽略的问题:
首先是听觉悦耳,发音不要聱口。如:郦食其liyiji,声母分别是l、y、j,都是小口音,嘴唇几乎不用张开,三字同一韵,发音部位变化非常小,读起来费力,听起来累得慌。又如:何厚华,声母全部是H,读进来很聱口,舌头(舌根)很累。
这就要求三个字的声母要发音部位前后反差大、韵母发音开口距离大、发音方法差别大。
其次是注意防止联读。联读在表音文字的语言中比较突出,因为以元音开始的字很多,汉语一字一音,大部分字都有声母,所以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点。起名时,注意少起无声母的字,如:阿、安、昂、欧等,以及以半元音w、y为始的字,如:威、文、影、瑜等。即便用了,如常见的“瑜”字,也要注意,前面一字的发音结尾要辅音,不要选元音,如ing中的尾音是辅音g , i、ou、ao中的尾音是元音i、u、o。因为发前面的音时,很容易联读后面的音,特别是汉语中有这个音时,如:吴仪,wu,yi很容易读成wei音,把名字读成“威”。沈西英,xi , ying,很容易读成xing音,把名字读成“沈星”。同理,把“李欧”读成“刘”;把“张延安”读成“张烟”。当然,汉语中没有这个音或有音无调就好得多,如:周恩来,汉语无zhouen音,所以读起来并不明显。李淑一,有shui音,但此音无阴平,读起来也不觉得粘联。如果是“支恩来”就不行了,会读成“甄来”。
5、平仄搭配
名字在发音上平仄相参可以使名字听觉上显得迭荡起伏、抑扬顿挫,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按照排列组合的规律,除去平平平、仄仄仄不取外,我们可以组合出几种形式: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符合以上搭配的名字都是很好听的,如:聂荣瑧、叶剑英、徐向前、徐侠客、杨万里。
不要平平平、仄仄仄。如:王洪文、彭德怀;董小婉、李振宇。
平声中也要注意阴平、阳平的搭配,姓阴平,则名应阳平,如江晚亭、程剑英;仄声也如此,如扬万里、董建华。
6、叠音
汉字一字一音,又独立成意,这就给叠音提供了可能。叠音分几种情况:
一是全叠,叠音叠调叠字,如:苗苗、燕燕。几乎全部用于单字名。
二是叠名,如:李师师、陈圆圆、苏小小。
三是叠音叠调不叠字,如:方芳、平萍。
四是叠姓,如:燕燕飞。这种叠法很少见,需要特殊的姓才可以,如燕、柳、苗等,起个计计成、叶叶青、庄庄顺、步步轻类的名字也别有一番风韵。
五是叠韵,如:曹操、韦唯。
六是叠声母,如:陈冲、劳力、黄华、林莉、何厚华。
叠音可以使名字读起来很好听,显得娇媚、可人,一般女孩用得多。男孩不宜起叠字名,没有阳刚之气。
7、利用和防止谐音
谐音可以起到听觉美的作用,应当充分利用。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首先,谐姓或谐单名。如:胡蝶(蝴蝶,电影演员)、彭湃(澎湃)、茅盾(矛盾)、周璇(周旋,电影演员)、江珊(江山)。 谐姓或谐名多起单字名,容易连接成义。
其次,谐姓名。吴笛(无敌)、钱芳(前方)。谐姓名也多见于单字名。
第三,谐母姓。这是笔者的发明。可以把母亲的姓放到名字里,如:沈流(刘)芳、叶正(郑)清、穆逢(冯)春。
第四,谐双字名中的姓或名。开发利用谐姓谐名,让三字姓名也谐起来,组合成义。如:郑(正)逢春、赵(照)四方、山路明(鹿鸣)。
第五,全谐三字姓名。如:龚见菲(弓箭飞)、鲍占杰(报战捷)。全谐要费一些功夫。
药能治病,也能害人,谐音也可以起相反的作用。如:吴用(水浒人名)谐音“无用”;吴德(前北京市委书记)谐音“无德”;李渔(清代文学家)谐音“鲤鱼”;黎毅谐音“离异”。这些要特别注意。
三 从字形上看起名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艺术,具有建筑美,文字搭配得当可以给人美的享受。从美学角度看,名字的视觉美可以分以下几种。
1、 姓名字形完全相同。如:燕燕、丁丁。姓名具有一致美、对称美。
2、 名字形相同。如:李师师、苏小小。名具有一致美、对称美。
3、姓字形相同。如:燕燕飞、柳柳青。姓具有一致美、对称美。
3、同部首。如:崔嵬、麒麟童、流沙河。姓名具有相似美、和谐美。
4、字形相似。如:田甲申、陈阵、尤大龙、吕品田、牛犇。姓名具有相似美、和谐美。
5、分裂、组合。如:张弓长、晁日兆 、文武斌、白岂皑。姓名具有家族美。
6、笔划疏密搭配。全密式:酆爨鑫、鬱骢骅;姓名具有文字美、图画美。全疏式:丁一、卜一一。姓名具有简朴美、线条美。疏密搭配式:李谷一、赵一曼、姚二嘎、钱三强。姓名具有绘画美、摄影美。
7、重复式。姓是名的一部分,或名是姓的一部分。这种名一般都是两字姓名。伊尹、吴昊、李季。姓名有遗传美、家族美。
8、结构对称。中国文化崇尚对称美,结构对称分几种:
左右-左右-左右:林双朋(姓名中每个字都对称)、彭德怀。
左右-上下-左右:林坚强、江志海。
上下-上下-上下:曹雪芹、聂荣臻。
上下-左右-上下:楚浩穹、吕奉思。
9、阴阳五行
起名中注意和运用金木水火土这种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说,现代人已经很少用,用得比较多是起名公司,他们在给人起名时注重阴阳五行的搭配,如:铁流、李大钊等等。姓杨,姓中带木,常起个带水字、土字边的字,如:杨汉声,表示木有水有土而旺。
四 现代起名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起名有许多弊病,起名时应当注意避免。
1、少用叠字名。丁丁、方芳、吴静静、张明明、江黎犁,这种小儿名、女孩名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不利的,特别是男孩。许多初中学生为了不让姓名成为同学的笑柄,把自己当小孩呼来呼去的,自己跑到派出所更改叠字名。
2、少用生僻字。名字要做到易读易懂,便于理解和书写。歌星苏芮,许多人不认识“芮”字,读成苏“丙”、“苏内”,更有甚者,读成苏“肉”。起名冯喆、李隆郅、武曌天之类,人既不认识,也读不出来,特别是在现代无处不用的电脑里找不到,麻烦就更大了。填个表格、写个姓名总得告诉人家怎么写,实在烦劳一生。
3、少用多音字。多音字主要影响读音,造成一名两读。如:容志行(hang、xing)、贾平凹(wa、ao)、张茜(xi、qian)、单丹丹,(shan、dan)。
4、少用同音不同形的字。如:华-桦、月-玥。麻烦是容易写错。人们书写姓名的习惯总是舍繁取简、舍难取易,这样很容易将名字写错。主人总得告诉人家是白桦的桦,是月亮的月,左边加个王字边等等类的补充说明,非常麻烦。
5、少用笔划繁多的字。一是书写麻烦,二是容易写错,二是不认识,四是电脑字库里没有。如:金鑫鑫,一个姓名有56笔之多;武曌天,一个“曌”字怕只有历史学家才认识它。项堃,十人有九人读成项方。
6、少从时尚。起名“文革”、“跃进”,当时时髦,现在看来,给我们的只是痛苦的回忆。叠字名也是如此,将来,我们会觉得这种名字太俗,看到就会想起中国人太多,想起没有办法的独生子女政策等等。我们的毛病就是爱一阵风。
五 现代姓名的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姓名有了新的变化。
1、单字名泛滥。50年代,单字名只占14%。200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90年代出生的人,单字名占63%。单字名泛滥使重名巨增,破坏了姓名的专指性,失去了名字作为区分个体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在有13亿人口的国度。天津叫“刘淑珍”的有2400人;北京“杨静”,2200;沈阳“刘冰”,1800。传统的姓名以三字为正宫,现在却废正提偏,把二字姓名扶入正宫。取单字名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崇尚简洁的生活方式有关。这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2、叠姓名、叠名、叠音增多。丁丁、柳柳、方方;奎媛媛、邬倩倩、赵明明;江丽莉、李姗珊等等到处可见。女性天生娇美,叠字名自古有之,不好非议。男性也起这种名字,未免太母气了。长大后有失七尺男儿之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让人“方方、贝贝”地叫,更有失老者的尊严。尚若有本事当了总理、部长,电视里一天到晚播“国务院总理赵丁丁会见了某某国总理,出席会见的还有外交部长钱明明”之类的新闻,悠悠五千年文化,就起这种小人国名字,大国风范何在?娇滴滴、酸溜溜、软绵绵成何体统。中国有教子古训:“教儿莫要对儿笑,疼儿莫要儿知道”,是说,疼孩子要暗地里疼,不能让孩子知道,目的是防止孩子滋长自我尊贵意识。成天“方方”、“明明”地叫,让孩子觉得自己天生娇贵,觉得自己永远是孩子,对儿童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叠字名还是少起为好。
3、四字名。前女排运动员曹桂英之女起名“殷乐笑子”,香港政府部门有人叫“范徐丽泰”。四字名是可以接受的。原因:一是基本符合习惯,看、听起来像复姓名字,如:上官云珠、司马相如。二是便于寓意,如:秦汉双强、陶李红春等,名字颇有诗意。三是有利于增强男女平等意识。可以把母亲的姓放到名字里,对计划生育,特别是农村,大有必要,真正把“女儿也是后”的观念落实到现实中去。四是减少重名。中国人口到2050年至少要爆炸到16亿,四字名不失为一个解决重名问题的权宜之计。
但是,从姓名文化的角度看,四字名有悖于传统的起名习惯,特别是听起来像日本名,让饱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人听着别扭。现在,国家对四字名没有明确的说法,上户口时派出所也不管。看来,要实践一段时间后再“讨个说法”了。
4、外国名兴起。乔治、安娜、陶丽娜等十分像外国名字。有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的台湾省由于受日本文化的影响,青少年中流行取日本名字,其中,女性多在原来的名字后面加上“子”字,男性则加上“郎”字,成为像日本名字一样的四个字的名字。更有甚至者,有些人干脆把姓氏改成有日本味道的姓氏。此外,在大陆,某些地方也出现了如沈芳娟子、高吉太郎、纪因斯坦等外国人名性质的名字。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的名字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变化。(王大良著:<>,北京:气象出版社出版,1996年第1版,1996年第1次印刷,第89页)
作者显然赞同外国式名字,笔者不敢苟同。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何智丽与日本人结婚,入日本国籍,并代表日本队参加国际比赛。日本一律将此类运动员改成日本名,改何为“小山智丽”,这叫民族尊严。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上看,只有亡了国或卖身为奴的人才更名改姓,不要祖宗。有道是,大丈夫坐不更名,行不改姓。说这是崇洋媚外,不为过。一个人瘦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骨头。一个国家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要自己的文化。是中国人,就起中国名。做人,要站着是座山,倒下是块地。
更有甚者,给孩子起带英文字母的名字,如江A平,刘C,等等。从法律上讲,这是个人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是,人的任何行为都要与当地的和本民族的文化习惯相融。西方人女人可以裸体游行,没有人笑话,在中国行么?用英文字母起名,国家可能有相关文件,派出所明确规定不与上户口,这就对了,没有绝对的自由,起名也一样。是中国人起名就用汉字。
5、以现代生活内容起名。江卫星、杭天棋(谐音航天)、钟申奥等名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不错的名字。与过去不同的是,名字的内容多为自然、科技、国际等,不会因时代的更迭而过时。
6、随母姓。这是个可喜现象。在男权社会,让孩子姓母亲的姓,给女性一点心理安慰是必要的,也算是为妇女解放办点实事。同时也给男尊女卑的顽固观念掺点砂子,对农村计划生育大有裨益。有个小问题是,姓父姓惯了,一下姓起母姓来,会让人误以为二婚,孩子是前房带来的。对孩子心理会产生影响,也会成为孩子同学取笑的话把。不过,问题是一时的,因为毕竟真的假不了。时代不同了,人们“不关己事不操心”的意识越来越强,相信人们能够接受。
7、不袭父母姓,另起炉灶。有资料显示:
苏州有户人家给孩子报户口,不用父母的姓,以“点”为姓给孩子的姓上了户口。(王大良著:<>,北京:气象出版社出版,1996年第1版,1996年第1次印刷,第89页)
派出所上了户口,可能是因为法律没有不准另起新姓的条款,无理由不给上。这反映出人们宗族观念的淡化和开放意识的增强。同时也反映出汉族姓氏不够用的现实。常用的30个姓给7亿多人起名,确实供不应求。追求新鲜是人类的天性,这种改革是可以理解的。作家凌解放笔名“二月河”,“二”就是百家姓中没有的,把类似过去文人的“号”当作了笔名。这是前辈作家没有过的。
姓名伴随人的一生,也关系到孩子的成长。起个好名并非易事,要顾及到形音义等多个角度,同时还要有新创意。起名是每个家长应当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姓名折射着民族文化,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一个象征。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改变,审美也在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姓名应当永远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书:
赵钱孙李-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 王大良著,北京:气象出版社出版,1996年第1版,1996年第1次印刷)
一“名”惊人-取名的艺术 赵国顺著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1994年2月第2版 1994年2月第1次印刷
中国文化史教程 朱恒夫编著,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第1版,2000年8月第1次印刷
作者 了然 2001年12月31
所言极是,“了然”是笔名吗?我已收藏有“了”姓名片,烦请帮忙收集罕见姓氏名片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