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宋版古籍善本《百家姓》现身重庆

        2011年10月,重庆秀山刘先生收藏了一册宋版古籍善本《百家姓》,该书保存完好,纸张发黄,棉线装订,长22厘米,宽12厘米;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氏共456个,其中:单姓416个,复姓40个,16页496个字;每个姓氏右侧旁边有本姓宗族的堂训,如:赵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天水”堂,钱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彭城”堂。由于年代久远,有多处汗渍、水印,细心辨认书的第一页印有“百家姓秀邑裕顺祥刊”字样,并盖有一款“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一枚;最后一页最后一行印有“百家姓终”字样。经重庆秀山文管所资深民俗专家刘济平鉴别,对照有关文史资料确认:为北宋以来罕见的宋版古籍善本,至今不少于800年历史。

       公元1125-1210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其诗《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孔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目前发现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图像;每页下半部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历史上《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制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 (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等,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据史料记载:秀山地区在宋徽宗政和年间(约在公元1114年左右)就有土司的设置,到元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3年)元朝对少数民族的建置进行清理和调整,以便加强统治,改邑梅宣化军民府,为佛乡洞长官司。重庆刘先生收藏的《百家姓》第一页印有“百家姓秀邑裕顺祥刊”中的“秀邑”,就是秀山的简称;“裕顺祥刊”指秀山的一个商铺;“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是指当年这本《百家姓》的使用者自己珍藏并传于后人,叫石银正;最后一页印有“百家姓终”是其它现存《百家姓》资料没有的,因此宋版《百家姓》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编辑感言:著名上海收藏界元老、上海嘉泰拍卖公司古籍文献部主管崔尔平,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搜罗古籍善本,几乎见证了上海古籍市场的发展。崔老认为:“古籍善本市场仿佛一桶水,舀一勺少一勺”,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现在要想找一部明、宋时代的刻本难上加难,正所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晓铁/编辑)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