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从抢注名人商标,窥姓氏文化商机

    一部《刘老根》影视剧掀起收视狂潮,马上“刘老根小烧酒”在黑龙江双城出厂,“刘老根白酒”紧接着在朝阳问世,不等人们回过神来,丹东的“刘老根咸菜”又亮相各大电视台,此外还有“刘老根化肥”、“刘老根铅笔”、“刘老根酱油”等。无独有偶,四川文化名人李伯清的名字被一个香港人抢注;谢霆锋的名字谐音被抢注成一款泻药的名称;杜丽、王义夫等获得金牌的中国奥运选手的大名在网络中也已不属于自己,因为早有人将其抢注为中文域名……

抢注明星、名角儿的名字作为吸引眼球的活招牌,或者等待明星出高价回购自己的姓名,都是投机分子“巧用”姓氏经济的赚钱法宝。据了解,注册一个商标只需1000元,注册一个域名仅需要280元。但是如果想使用别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或者域名,就得从商标持有者、域名所有者的手中购买了,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人抢到了一个好商标、好域名,就有可能做成一笔一本万利的买卖。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后,有人打起了“奥运会”的主意。一个叫王宁的小伙试图用280元注册“奥运会”域名,并以50万元高价拍卖。抢注过许多中文域名的王宁直言不讳地说:“注册一个域名仅需要280元。企业要注册自己的中文域名,只能从我手里高价购买了!”他认为这是一种赚钱的商机。不过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奥运会.cn”无论如何都无法注册成功。

  虽然个人不能抢注与“奥运会”相关的商标、域名,但是姓“奥”的人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奥运”是无可厚非的,且不论这个名字是否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单单眼球效应也已经敌过大多数明星名角儿。

  笔者认为,第一个想出用名人抢注商标并以此赚钱的人,头脑一定相当活络。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条抢注之路已经被相关部门越封越小。有形资产虽然难以到手,但热门姓氏的无形资产还是存在的,指不定那日天降机缘,来个“化无形为有形”呢?              (晓铁/文)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