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街头兴起“起名店”

      最近发现武汉三镇出现一些“起名店”,汉口中山大道、武昌珞喻路等地有10多家起名公司门店比较正规。这些起名公司共同特点是依据易经、姓名学、美学和人的生辰八字等因素来平衡阴阳、五行。起名字时除讲究音调、平仄协调外,还着重考虑人名与未来发展的密切关系。起名公司为小孩起名分别按188元、388元、588元等不同价位收取酬劳。通常在三天后给家长3到5个备选名字,并分别解释其含义,若不满意可以再起,但要另收费。

      从姓氏文化研究角度看,自古以来名字与孩子未来成长,主观上存在着某种神秘关联。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有理由、有条件选择各种精神方面的需求。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其自身努力关系更大,靠起名字来改变人生,可谓是无稽之谈。其实早在16年前,江城第一家起名店在武大开张,帮人起名的是几位对周易颇感兴趣的大学教师。开店初衷是因为大街上一些媚外的、太古怪的广告招牌,令他们觉得缺乏美感,有必要发挥集体智慧,让一些名称像人们的名字一样变得更美。

       众所周知,名字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时代的名字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色。解放前的“富贵”、“喜旺”;建国初期的“解放”、“建设”;大跃进时期的“胜天”、“超美”;文革时期的“红卫”、“永红”等都是当时用得最多的名字。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历史社会重大变迁的人们,一心追求简单、朴实无华,很多人叫“李伟”、“王强”等单名,于是出现了许多重名。据悉武汉市户籍人口中叫“张敏”多达2582人。毋须置疑,每个孩子在父母心目中都是最特别的,为了与众不同,有些父母还别出心裁把“弋”、“刈”等生僻字用进孩子的名字中,仿佛这样能显示父母的学问,以至出现很多人不认识,得借助字典查找读音的现象。其实,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起名是长辈寄托的希望,因此孩子的名字难免被刻上父母的烙印。笔者认为:面对日益兴起的起名公司,孩子的名字还是由父母创作比较好,因为父母来解析、研读孩子的名字,与己与子意义重大。对子女来说,父母亲自取的名字更有寓意,是父母直接表达爱戴方式的最好体现,而起名公司是纯商业化运作,父母为此需要支付额外费用,若名字起得不合适容易产生心理负担。须知,名字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这种靠起名公司决定孩子前途、未来的做法非但不能提倡,而应尽早摈弃。(晓铁/文)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