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阅览:清孤本写刻经典《徐氏三种》(歙西徐氏藏板)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清(1636-1912年)《徐氏三种》(歙西徐氏藏板)。封面闲章:书业德记发兑。纸张:竹纸。刻印方式:木刻。装帧:原装一函三册。尺寸:长24*宽15.5 cm。品相:九品。
[相关链接]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以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不可避免的含有糟粕,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人们所公认,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百家姓》与其他启蒙读物不一样,主要是锻炼记忆方法,而姓氏本身不承载其他含义。幼童背诵《百家姓》的目的,一是对于祖宗传统的继承,二是为了明析中华民族的概念。百家姓中有很多以前是外族姓氏,但后来都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姓,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只要认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可以写入百家姓。《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于儿童诵读。
收藏感言:本馆所藏清代歙西徐氏藏板三册,系书业德商行售卖,保存至今无残缺破损,刻印俱佳,开本宏阔,罕见稀少。写刻本《三字经训诂》、《百家姓考略》、《千字文释义》俗称“三百千”,不仅影响大,而且流行广。历代书法大家以此为载体进行书法创作,各流派书法家均有不同的书体作品传世,供书法爱好者临摹和欣赏。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言辞简练,含义丰富,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被公认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