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袁义达

    [藏品简介]    袁义达,1947年生于浙江奉化,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室主任,遗传发育所研究组组长和创新前沿项目负责人,现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和工作,参加或主持多项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共发表了50余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包括《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该书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和《中国四百大姓》等,以及当代百家姓排列成果。

    [相关链接]    姓氏文化基因,姓氏是一种文化,遗传基因是生物学中的术语,表面上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关联,然而在自然科学家的眼里,两者在遗传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科学根据是:人的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对女性而言她们只有X染色体;而男性既有X染色体又有Y染色体,换句话说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而且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由于在一些国家姓氏随男性代代相传,女性通常只保存一代,因此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正因为如此,在研究者看来姓氏成了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每个姓氏相当于这个位点上的一种“等位基因”,其传递方式是父系遗传。姓氏与染色体遗传的这种奇妙关系,为生物遗传学提供了考古研究的科学依据,科学家称这一发现为姓氏文化“基因”理论。中国人历来重视自己的姓氏,没有特别的原因是既不改姓也不随母亲的姓,而以父系传递方式一代一代地往下传,只有继承了父亲Y染色体的才会是男孩,这是一条生物遗传和进化的法则,中国人姓氏就相当于这条Y染色体上的固定遗传“标记”。

        收藏感言:我国是世界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五千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受宗法制度的持续影响被定为世袭,在几千年历史进程由父系传递祭祀祖宗,不断烟火,成了家族的头等大事。尤其在汉族社会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群大小不等的同姓人群。中国姓氏父传子的方式垂直而稳定,再加上中国目前保存有大量血样统计资料,使得中国人的姓氏成为姓氏基因研究的一大宝库。袁老毕生致力于姓氏基因的研究力图以姓氏为钥匙打开人类遗传奥秘之门,其成果无疑将人类文明起源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晓铁/藏品)

您可以发表评论或留言

您的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