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刘老根》影视剧掀起收视狂潮,马上“刘老根小烧酒”在黑龙江双城出厂,“刘老根白酒”紧接着在朝阳问世,不等人们回过神来,丹东的“刘老根咸菜”又亮相各大电视台,此外还有“刘老根化肥”、“刘老根铅笔”、“刘老根酱油”等。无独有偶,四川文化名人李伯清的名字被一个香港人抢注;谢霆锋的名字谐音被抢注成一款泻药的名称;杜丽、王义夫等获得金牌的中国奥运选手的大名在网络中也已不属于自己,因为早有人将其抢注为中文域名……
抢注明星、名角儿的名字作为吸引眼球的活招牌,或者等待明星出高价回购自己的姓名,都是投机分子“巧用”姓氏经济的赚钱法宝。据了解,注册一个商标只需1000元,注册一个域名仅需要280元。但是如果想使用别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或者域名,就得从商标持有者、域名所有者的手中购买了,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人抢到了一个好商标、好域名,就有可能做成一笔一本万利的买卖。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后,有人打起了“奥运会”的主意。一个叫王宁的小伙试图用280元注册“奥运会”域名,并以50万元高价拍卖。抢注过许多中文域名的王宁直言不讳地说:“注册一个域名仅需要280元。企业要注册自己的中文域名,只能从我手里高价购买了!”他认为这是一种赚钱的商机。不过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奥运会.cn”无论如何都无法注册成功。
虽然个人不能抢注与“奥运会”相关的商标、域名,但是姓“奥”的人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奥运”是无可厚非的,且不论这个名字是否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单单眼球效应也已经敌过大多数明星名角儿。
笔者认为,第一个想出用名人抢注商标并以此赚钱的人,头脑一定相当活络。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条抢注之路已经被相关部门越封越小。有形资产虽然难以到手,但热门姓氏的无形资产还是存在的,指不定那日天降机缘,来个“化无形为有形”呢? (晓铁/文)
20 1 月, 2009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袁义达在谈到怪异姓氏时,曾举例说:嘉义县的“毒”姓人家就不愿意改姓,因为他们做生意时,很容易让人记住。一个姓毒的开个汽车修理厂后,一提此姓,众人皆知,免费广告。的确如此,怪姓正因为其“怪”,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胜似免费广告。比如著名水饺品牌“臧姑娘”、超女评委“黑楠”、选秀歌手“苟伟”等等,他们的姓氏虽然听起来别扭,但是让人过耳不忘,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认知度。
现实生活中姓“死难黑老毒”的毕竟不多,但一些较为常见姓氏因为容易引起联想、引发歧义,也让人避之不及,比如“仇、巫、屠、危”等。有人把这类姓氏当成困扰,但也有人享受怪姓带来的便利。职场新鲜人仇笑就是一例,她从最初很不喜欢自己的怪姓,逐渐开始对自己的姓视若珍宝,“父母给我起名为‘笑’,大概是想压一压‘仇’的‘杀气’,反正从小就很讨厌自己的姓,觉得任何名字配在这个姓后面都不好听。读书时同学不仅不会念这个姓的正确读音‘qiu’,甚至给我起了很多恶劣的绰号,直到毕业前的面试期,我才开始发觉这个姓的好处。”
那时仇笑刻意设计了自我介绍:“仇笑,一笑泯恩仇。”她认为自己能进入这家公司做销售,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自信大方的态度和简单易记的名字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工作上手,仇笑手头有了稳定客户,他们有时候也会开玩笑般的告诉她,选中仇笑所在的公司,一方面是条件适合,另一方面是因为她那特殊的名字使她从其他销售员中跳脱了出来。仇笑说:“找工作、拼业绩都能如此顺利,一定要为自己的姓氏记上一功。”
笔者认为,不管怪姓起了多大的广告效应,个人本身的实力才是关键。如果没有真材实料,怪姓反而是让别人牢牢记住“你不行”的反广告。 (晓铁/文)
20 1 月, 2009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
日前,62岁的英山老人王德生将其凝聚浓浓奥运情结的《奥运英雄榜》结集出版。王老用22年时间将中国夺得的119枚奥运会(含冬奥、残奥)金牌各配一首诗。“万里西城战鼓捶,许身报国海峰威。举枪沉着穿杨射,夺取头金带月回。”这是看到许海峰“零的突破”后王老的激动;“桃李楚荆多俊豪,小双威显自由操。空翻三转神龙技,赢得欢声震九霄。”这是看到李小双以高难度的“后空翻三周”夺金时王老的欢呼;“伏虎降龙气势遒,明星威震大洋洲。霞光璀璨盈神韵,三冕桂冠心志酬。”这是伏明霞连续三届奥运会均有金牌入账时王老的自豪。每一首诗中,都巧妙将金牌得主的姓名藏于其间。譬如周继红,“周旋百尺下天台,继仗神功令水开。红气浮光波灿灿,掌声雷动送金牌。”譬如王楠,“王师榜上数英豪,楠女堪称巾帼骄。启后承先传接力,国歌愈奏愈声高。”王德生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英山诗联协会副会长,先后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词700余首,并多次获奖。(晓铁/编辑)
9 1 月, 2009 in
孤陋寡闻拾趣 |
1 条留言
据报载,湖北大学学生吐尔逊·司马义最近遇到一件难事:因为名字太长,到多家银行均无法办理业务。吐尔逊·司马义来自新疆。据他介绍,上个月他曾到多家银行办理银行卡,营业员要么称他的名字太长,要么说名字中间的间隔号打不出来,无法为其办理。有记者陪同吐尔逊·司马义先后来到中国银行湖大支行、宝积庵邮政所和湖大东门旁的农行。3家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打不出名字中间的间隔号,只能以“.”代替,其中中行电脑系统的客户姓名项最多只能输入4个汉字。银行工作人员称,此问题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当时银行与公安户政信息系统联网,银行系统无法显示姓名类似“吐尔逊·司马义”这样的客户在公安部门登记的户政信息,导致业务无法办理。此前各银行遇到类似问题时,都通过变通办法办理业务。他们曾向上级单位反映,要求对系统进行升级,但一直未得到解决。为此笔者赋诗一首:
维吾尔族名字长,办卡难倒众银行。
挣钱多少不容易,存取钞票费思量。
问题出在间隔号,事情虽小很重要。
既然客户是上帝,理当想法解决好。
(晓铁/文)
8 1 月, 2009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据史料记载,中国姓氏很大一部分起源于封地或国名。在湖北“鄂”姓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来源:(1)三国初,孙权政治所在武昌县即今湖北鄂州市,后改为江夏郡,故鄂姓以邑名为姓,源于武昌郡。(2)春秋时期,晋光侯住在鄂地,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3)周夷王时,楚君熊渠自称楚王,并封三个儿子为王,其中二儿子熊挚红被封于鄂,称鄂王,其后代子孙便以“鄂”为姓。(4)其它来源说法: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代由岳改为鄂氏;由满族姓氏、达斡尔族之鄂尔特“哈拉”、锡伯族之额尔克勤所改。
鄂姓名人:鄂栋臣,男,江西广丰人,1939年7月15日出生。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武汉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10月参加中国首南极考察队,先后五次远征南极科考,四次赴北极并曾到达北极点考察。曾任中国南、北极考察队副队长、党委副书记等职。是全国唯一一名同时参加过“四首”次者: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建立长城站、参加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建立中山站、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赴北冰洋考察、首次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主持负责中国17年南、北测绘科学考察和测绘科研攻关项目,被誉为“极地之子”。 (晓铁/文)
31 12 月, 2008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北京奥运会已圆满结束。但你可知道“北京奥运会”字字都是姓?目前,笔者从收集名片角度入手,将已收集到的“奥、运”二个姓氏名片和朋友答应帮忙找寻的“北、京、会”三个姓氏名片的姓氏渊源及分布史料,编辑整理如下:
浏览全文 »
30 12 月, 2008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
据楚天都市报载,武汉市某医院心理门诊接诊了二例因“冠姓权”之争导致的心理不适症。爷爷胡某和外公何某为孙子(外孙)究竟跟谁姓争论不休。随父姓,外公不满;随母姓,爷爷大怒。“我孙子凭什么跟女方姓?”,“我女儿都嫁到你家了,跟她姓难道会把你孙子拐走?”。之所以引发“争夺战”?这与其父母小胡夫妇都是独生子女有关。小胡称,婚前,女友小何多次向他转达了岳父的意愿:将来结婚生子,要随她姓何。小胡满不在乎地答应后,两人顺利成婚。一周前,儿子诞生考虑取名时,小胡将岳父的意愿转告给父母,却遭到强烈反对。当小胡夫妇商量着去派出所给孩子报户口,两家老人碰了面,为孩子之姓相持不下,激烈争论中,小胡的父亲冲口而出“不随父姓就离婚,孩子判给谁就跟谁姓”。小胡一听傻了眼,无奈之下,只好找到心理医生让他给两位老人做做工作。医生建议:孩子可以使用“胡何”或“何胡”作复姓,不料两位老人同时摇头,他们都认为,谁的姓氏在第一位,就意味着那个字是“姓”,后面的那个字则是“名”。
独生子女二代为何频频引发“冠姓权”之争?一些社会学者认为,姓名其实是人的一个社会标签,但数千年来,中国人在这个标签中灌注了血缘、族谱、宗法等内涵。“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挑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造成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据有多元化和创新性特点,目前男权主义思想仍根深蒂固,现代女姓普遍追求独立自主,从而造成这一冲突.其实人们可以尝试采取多样的变通方式来缓解这一纷争,互不妥协的结果,势必给小孩和家庭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晓铁/编辑)
19 12 月, 2008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报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北京奥运会比赛头二天中国获得6枚金牌,近1.5万人与奥运冠军同名,其中与郭晶晶同名的最多,达9064人。我国首金获得者奥运女子举重48公斤级陈燮霞,全国仅有2人与她同名。第二金获得者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庞伟在全国的同名人数则高达4525人,年龄段集中分布在20岁到30岁之间。其中男性3877人,女性648人。(晓铁/编辑)
15 12 月, 2008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
死 据说是倒数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非常避讳这种事情,不愿意张嘴闭嘴“死来死去”的。可是,以此为姓,就没办法了,无非令人产生不吉利的印象。
难 有人统计过,这是中国倒数第一姓。这个“难”,读去声。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难”。这让外界联想到灾难、困难等不愉快的事情。据说“难”姓随鲜卑北迁,松花江当时也改名成了“难江”。几经辗转,难姓鲜卑族才涉足朝鲜半岛。
黑 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预感。而这个字作为姓氏,却读作“贺”。只是落到纸上,较为尴尬。
老 一降生,就要被称为“老……”,不愿意也得这么叫,“老”字跟你一辈子。比如“老宝宝”、“老小姐”。这个姓,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萨克达”这个满族姓更改汉姓而来,“萨克达”的满语就有“苍老”的意思。一说是广东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
毒 这个姓,叫起来、听起来都非常吓人。谁愿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哪怕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热肠,也让陌生人滋生几分畏惧。据说,台湾嘉义县太保市过沟里就有一户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译官。几代单传后,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 (晓铁/编辑)
15 12 月, 2008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最近发现武汉三镇出现一些“起名店”,汉口中山大道、武昌珞喻路等地有10多家起名公司门店比较正规。这些起名公司共同特点是依据易经、姓名学、美学和人的生辰八字等因素来平衡阴阳、五行。起名字时除讲究音调、平仄协调外,还着重考虑人名与未来发展的密切关系。起名公司为小孩起名分别按188元、388元、588元等不同价位收取酬劳。通常在三天后给家长3到5个备选名字,并分别解释其含义,若不满意可以再起,但要另收费。
从姓氏文化研究角度看,自古以来名字与孩子未来成长,主观上存在着某种神秘关联。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有理由、有条件选择各种精神方面的需求。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其自身努力关系更大,靠起名字来改变人生,可谓是无稽之谈。其实早在16年前,江城第一家起名店在武大开张,帮人起名的是几位对周易颇感兴趣的大学教师。开店初衷是因为大街上一些媚外的、太古怪的广告招牌,令他们觉得缺乏美感,有必要发挥集体智慧,让一些名称像人们的名字一样变得更美。
众所周知,名字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时代的名字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色。解放前的“富贵”、“喜旺”;建国初期的“解放”、“建设”;大跃进时期的“胜天”、“超美”;文革时期的“红卫”、“永红”等都是当时用得最多的名字。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历史社会重大变迁的人们,一心追求简单、朴实无华,很多人叫“李伟”、“王强”等单名,于是出现了许多重名。据悉武汉市户籍人口中叫“张敏”多达2582人。毋须置疑,每个孩子在父母心目中都是最特别的,为了与众不同,有些父母还别出心裁把“弋”、“刈”等生僻字用进孩子的名字中,仿佛这样能显示父母的学问,以至出现很多人不认识,得借助字典查找读音的现象。其实,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起名是长辈寄托的希望,因此孩子的名字难免被刻上父母的烙印。笔者认为:面对日益兴起的起名公司,孩子的名字还是由父母创作比较好,因为父母来解析、研读孩子的名字,与己与子意义重大。对子女来说,父母亲自取的名字更有寓意,是父母直接表达爱戴方式的最好体现,而起名公司是纯商业化运作,父母为此需要支付额外费用,若名字起得不合适容易产生心理负担。须知,名字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这种靠起名公司决定孩子前途、未来的做法非但不能提倡,而应尽早摈弃。(晓铁/文)
10 12 月, 2008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