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旷邝两姓,同音不同源

       旷邝两字同音,都读kuang,然两姓是不同血统,来源於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第一,发源时间不同。旷姓,据史料载是师旷之后,以旷为氏,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而邝姓发源於南宋,不足千年。第二,发源地点不同。旷姓发源於河南省南阳市;邝姓发源於安徽省庐江县。第三,两姓的祖郡不同。旷姓的祖郡是南阳郡;邝姓的祖郡是庐江郡。

       据一些史学家和姓氏学者考证,现今湖南省的邝、旷姓氏大体以衡山为界,衡山及其以北各县为旷氏;衡山以南各县为邝氏。(晓铁/编辑)

胡乱涂鸦制作“姓氏文化衫”

姓氏文化衫    百家姓衬衣    创意感言:早就想穿件“姓氏文化衫”,每逢陪伴夫人逛商场,眼帘所见到的尽是一些唐装、带韩国文字的文化衫,惟独难寻意愿中的姓氏文化衫。一天,清理办公室找到件摆放了多年(单位配发的着装)忘记穿而放得发黄的衫衣,心痛之后拿回家给夫人看,她说已经无法洗涤成新,劝我扔掉。时隔不久,当我正准备扔掉时忽然有了灵感,何不将其当作试验品,写上百家姓氏呢?于是,晚饭后趁夫人到楼下跳舞间隙,我翻出了久违的墨水笔,按照头脑中熟记的百家姓氏,随心所欲、胡乱涂鸦,用时20分钟制作好“姓氏文化衫”。当夫人回到家中,我偷偷将“杰作”换上,期待给她一个惊讶,果然不出所料,夫人见后连声称赞创意不错,也不知网友是否也欣赏这独一无二的“姓氏文化衫”?       (晓铁/藏品)

藏名诗欣赏

                    聂岚知音
           双耳相扶左右,(聂)
           山风抚慰心田,(岚)
           矢口难舍难分,(知)
           日立上下辉映。(音)
                  (晓铁/文)

从名片收藏视角看姓氏的地域分布

  笔者业余爱好收集姓氏名片,目前已累计收集到不同姓氏名片1100多种。2008年曾愿望收集2008种不同姓氏的名片,可由于时间紧迫,对难度预计不足,最终未能如愿,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尽管如此,收集4000种姓氏名片的脚步,一刻没有停止。当闲暇之余,浏览整理好的名片册时,其中的乐趣旁人无法感受,尤其当意外得到一枚罕见姓氏名片时,那种喜不自禁的滋味着实令人陶醉。

  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万多个姓氏,其中3000多个沿用至今,而经常使用的仅有500个左右。1978年,国家有关部门对北京等7大城市的姓氏使用情况调查披露,北京市有姓氏2225个,上海市有1640个,沈阳市有1270个,武汉市有1574个,重庆市有1245个,成都市有1631个,7大城市姓氏合起来统计共有2694个。198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处对全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分省区抽样调查,共抽查174900人,得到姓氏737个。两年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也对这些普查资料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抽查537429个汉族人,共发现姓氏1066个。至1989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又利用19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对全国六大方言区570822人进行统计,得到姓氏1086个。上述3次抽样调查所得姓氏合在一起,共有1436个。造成这种姓氏较少的原因主要与抽样有关,被抽的人口比例不大,无疑有大量的姓氏因为没有被抽样而遗漏下来。从已知的姓氏统计资料看,各省市自治区所使用的姓氏都在1000个以上,但这些姓氏的使用频率和拥有的人口情况十分悬殊。若将我国以长江为界分作南北两大区,对比姓氏的使用情况发现,南方区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和云南等9省区,大姓人口多寡和排列顺序与北方区有明显不同。 浏览全文 »

从历史演化轨迹探究“名、字”的时代特点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无论是帝王将相,庶民百姓,无不植根于家庭文化的血缘体系,无一超然于宗族交融的社会网络。因此,姓氏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第一个符号,带有浓厚的家族血缘继承关系或宗族群体的标志,可谓终生相随。本文试图以血缘姓氏为脉络,借助华夏姓氏记载的渊源世系、正史、方志、家谱等历史文献典籍,探究名、字的形成和发展。

    众所周知,华夏各民族大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原始社会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时期,人类文明之初,我国最早的姓氏大多是从女而成,连“姓”本身的释义都为“从女而生”,如姬、姜、妫、姒等,这说明在当时(距今约1万年)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如高山、拉祜等少数民族曾实行母子联名制;崩龙族在联名时还将母名置于父名之前,反映了母权高于父权的社会背景;纳西族使用母系姓氏,人居母家;摩梭族甚至以母老虎、母牛、母鸡等雌性动物命名。而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则实行双系联名制,既联母名,又联父名。远古时代,人名还受经济发展的熏染,如景颇族最古老的人名中有“栽芋”的名字,说明当时景颇人的经济形式及芋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第一个到达怒江的傈傈族人叫瓜木比,“瓜”为荞麦之义,其名也表明此时居怒江的傈傈族人,是处于以种荞麦为生的农耕经济。华夏上古史中,从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蓐收等姓名中,可以看出渔牧畜、农耕田等生活方式。青铜器上的名字,如弓父庚卣、豕形父已爵、虎父丁鼎、龟父丙鼎、子刀父已方鼎等,反映了诸如打铁、打渔,杀猪等分工合作式的生产方式。自夏以后,汉族姓氏极少用从女的汉字,甚至把从女的古姓去掉女旁,如“姞”姓改为吉姓,说明一些民族由母子联名向父子联名演变,反映出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足迹。

浏览全文 »

名片使用也讲究社交礼仪

    名片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当今已成为人们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须知,名片使用也讲究社交礼仪:(1)名片递送。在社交场合,自我介绍最简便的方式是递送名片,名片交换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以免对方误以为厚此薄彼。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礼貌地说:“这是我的名片,请多多关照”。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更不要把名片视同传单随便散发。(2)名片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者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街念出声来,并抬头看看对方的脸,使对方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3)名片存放。接过别人的名片切不可随意摆弄或扔在桌子上,也不要随便塞在口袋里或丢在包里,公认的做法是放在西服左胸的内衣袋或名片夹里,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晓铁/文) 

 

纪念《十大元帅》藏品欣赏

 纪念名片    扇面  扇背

                                                                                                                    (晓铁/藏品)

《百家姓》衍生物藏品欣赏

打火机-1        百家姓笔筒-1    筷子1   

        收藏感言:衍生物是英文(Derivatives)衍生产品的中文意译,其原意是派生物。      (晓铁/藏品)

自制工艺品《百家姓》衍生物欣赏

           

              红酒包装盒隶书《百家姓》                       纸牌折叠画筒(圆、方盒)            (晓铁/藏品)

此“0”姓非彼“零”姓

      最近,《齐鲁晚报》报道,重庆市民“0”先生因派出所居民姓名数据库无法显示“0”字,在数据库里只好用一个黑色小方块代替,暂不能办理二代身份证”。0先生告诉户政民警,“0”读“零”音。笔者查阅各种姓氏书籍,均未发现有“0”这个姓,不过在已收藏的姓氏名片中找到一枚“零加良”先生名片,据《中华万姓溯源》记载:“零”姓来源,(1)为西羌姓,东汉安帝时有西羌首领零昌滇,零之子盖因父名为姓。(2)汉代羌人有先零部落,郡望上郡(在今甘肃、青海一带),后人以族名为氏。由此看来,此“0”姓非彼“零”姓。目前,类似这种无法打出的姓名用字,公安部门解决的办法是,各地先上传公安部裁定升级字库后,再下载使用。  (晓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