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品简介] 汤吉夫,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1961年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香河县高中语文教师、廊坊师专校长、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副主编、“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评委会副主任等职,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曾数十次在全国、省市和各地刊物、报纸的评奖中获奖。
[相关链接] 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在北平成立,10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收藏感言:汤吉夫是位多产的作家,已陆续发表短篇和中篇小说百篇,其作品多以描写中小学教员生活和大学里知识分子生存状态为题材,具有注重人物刻画,文风朴实简练,个性沉劲飞扬,富有幽默情趣等特点。人们注意汤吉夫的名字是从《老涩外传》开始,因为这篇小说以鲜明的时代感、深切的内容和颇为别致艺术格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由此他迅速走红,成为河北的骄傲,并出任廊坊师专校长。 (晓铁/藏品)
13 1 月, 2012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宗族为血缘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不同血缘的姓氏宗族的繁衍生息、播迁融合、兴衰更替的总汇。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世谱、谱牒等,正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亦即家族或宗族的史书,“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轨迹,社会发展的缩影,历来被视为与正史、方志互为表里的历史典籍,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凭据。家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某姓某族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分序文、凡例、祖图,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世系图等,内容相当丰富,被称为中国古代家族的百科全书或家族文化的资料库。
由于家谱具有“尊祖、敬宗、收族”的三大功用,历史上各姓各族对修谱都极为重视,每隔30年都要重修、续修一次。为了防止同姓或异姓攀龙附凤、冒认祖先,各姓各族对家谱的保管也极端重视,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尽管如此家谱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文献,还是被许多有心人收藏起来。就馆藏而言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上海图书馆的收藏最为集中,此外民间的收藏数量也相当巨大。 (晓铁/文)
5 1 月, 2012 in
姓氏文化笔谈 |
欢迎评论或留言
2012年元月1日河南卫视在京举办发布会,宣布打造姓氏节目《知根知底》,由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担纲主持,学者纪连海担任姓氏解读专家。每期节目邀请该姓氏的演艺明星、知名人士和公众人物组成根底团,节目分“寻根问底”“自家说事”“百姓追击”和“真假猜想”四个环节,让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既增加互动性,又学到姓氏知识。
编辑感言:《知根知底》以文化为核、娱乐为壳,在轻松娱乐的节目形态中,解读姓氏起源、传承家族文化及名人故事;在表现形式上以人文主题、故事呈现为主,不仅彰显了文化河南,而且弘扬了寻根中原的理念。 (晓铁/编辑)
5 1 月, 2012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如今,在南京什么都讲究个性,连家长给孩子取名也不例外,取四个字的名字虽然还是新鲜事物,但已经被人们逐渐接受,越来越多新一代父母认为:姓名只是一个符号,关键要与众不同,避免重复。近年来这种“双姓”趋势在南京越来越明显,除了把父母双方的姓简单组合在一起,双姓还演化出更多的创意,如“弓长”、“木易”、“言午”、“木子”这些姓虽然用的是拆字法,诸如“严善楚童”、“弓长常乐”、“江南听雨”、“王木子豪”等姓名在《百家姓》中很难找到。还有将父母的姓分别安放在孩子名字的不同位置,也可以组成很好听的名字,如父亲姓高,母亲姓白,便给孩子取名“高原百合”,有些更开明的父母甚至给孩子取了完全不同的姓,比如一位姓张的父亲给女儿取名“宫苌依伊”,只取“弓长”的谐音。
编辑感言: 据有关专家分析,双姓的出现,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同时妇女地位却在不断提高。孩子的名字成为两个人的某种聚合也是夫妻感情好的表现。由于现在有家谱的家庭已很少见,因此姓氏不在有从前那种纪念老祖宗的作用,专家认为,四字名字应该鼓励,它大大减少了重名率。不过“双姓”也不是随便怎么都能用的,比如夫妻俩一个姓马,一个姓童,起名前如不仔细推敲,则会闹出笑话。 (晓铁/编辑)
3 1 月, 2012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王陆昕。报纸收藏家、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劳动就业报新闻部主任,集采写、编辑、摄影、排版、制作于一身。2001年7月创刊办中国最小的报纸《名片报》,该报4个版面均只有名片大小,每个版面容纳3-4篇文章和图片,主要报道中国和世界上的奇人奇事、各项有趣的世界纪录等内容,共设立“观点”、“时讯”、“财经”、“数码”、“社会”、“达人”、“记忆”等版面栏目,除标题外平均每个版面容纳100字以上,图片1-2张,而且文章的标题和正文都清晰可读,版面和字体错落有致,创刊号仅发行1000份。2003年10月该报荣获《中国收藏》杂志等举办的全国民间藏报藏刊展评活动“最佳特色奖”。
2011年3月1日《名片报》更名为《达人秀画报》,仅比五分钱硬币大一圈,高30mm,宽21mm,共16个版面,打破了2007年11月8日英国“First News”报保持的世界最小报纸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原纪录为32×22毫米)。(晓铁/藏品)
29 12 月, 2011 in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2011年10月,重庆秀山刘先生收藏了一册宋版古籍善本《百家姓》,该书保存完好,纸张发黄,棉线装订,长22厘米,宽12厘米;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氏共456个,其中:单姓416个,复姓40个,16页496个字;每个姓氏右侧旁边有本姓宗族的堂训,如:赵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天水”堂,钱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彭城”堂。由于年代久远,有多处汗渍、水印,细心辨认书的第一页印有“百家姓秀邑裕顺祥刊”字样,并盖有一款“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一枚;最后一页最后一行印有“百家姓终”字样。经重庆秀山文管所资深民俗专家刘济平鉴别,对照有关文史资料确认:为北宋以来罕见的宋版古籍善本,至今不少于800年历史。
公元1125-1210年,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其诗《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孔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可见《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目前发现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图像;每页下半部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历史上《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制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 (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等,由此可见《百家姓》的深远影响程度。
据史料记载:秀山地区在宋徽宗政和年间(约在公元1114年左右)就有土司的设置,到元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3年)元朝对少数民族的建置进行清理和调整,以便加强统治,改邑梅宣化军民府,为佛乡洞长官司。重庆刘先生收藏的《百家姓》第一页印有“百家姓秀邑裕顺祥刊”中的“秀邑”,就是秀山的简称;“裕顺祥刊”指秀山的一个商铺;“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是指当年这本《百家姓》的使用者自己珍藏并传于后人,叫石银正;最后一页印有“百家姓终”是其它现存《百家姓》资料没有的,因此宋版《百家姓》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编辑感言:著名上海收藏界元老、上海嘉泰拍卖公司古籍文献部主管崔尔平,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搜罗古籍善本,几乎见证了上海古籍市场的发展。崔老认为:“古籍善本市场仿佛一桶水,舀一勺少一勺”,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现在要想找一部明、宋时代的刻本难上加难,正所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晓铁/编辑)
24 12 月, 2011 in
孤陋寡闻拾趣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844 婉:wan 姓氏来源:待考。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45 王子:wang zi 姓氏来源:(1)商末纣王之王叔,子孙为王子姓、后简为单姓王姓。(2)春秋时期,齐国名将王子城父,子孙以先祖称号为姓。姓氏名人:王子城父。东周都城洛邑王城的城父,故尊称为“王子城父”,因避王室之乱奔齐,后被齐相管仲举荐为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大将。姓氏郡望:平水郡,今山西临汾市。
序号846 望:wang 姓氏来源:(1)周王朝时期楚国祭司望人,子孙以职业称谓为。(2商末周初,西周开国功臣姜尚,后裔以先祖称号“太公望”为姓。(3)春秋晚期,伍子胥避难从伍婿庙路过,赐孩子望姓。(4)魏、晋时期有官吏望候郎,子孙以官职称谓为姓。姓氏名人:望法憘。著名南朝齐国将领,北魏孝文帝元宏率魏军攻齐,在抵抗作战中阵亡,后被齐明帝追赠为羽林监、积射将军。姓氏郡望:营丘,今山东昌乐县。
浏览全文 »
21 12 月, 2011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837 脱:tuo 姓氏来源:蒙古姓名托克托博罗早脱顺改为脱姓。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38 庹:tuo 姓氏来源:(1)古巴人七姓之一,改姓而来。(2)明洪武三年,大庸土家族土司田虎作乱,事败后其长子田宗朝避乱由田改庹。姓氏名人:庹文升。湖北郧西人,1998年10月至2000年1月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阳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贵州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2006年1月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办公厅主任。2006年3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39 拓:tuo 姓氏来源: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后将复姓“拓跋”改为单姓“拓”。姓氏名人:待考。姓氏郡望:颍川郡,今河南禹州。
序号840 弯:wan 姓氏来源:始祖挥公,得姓于帝丘(今河南濮阳),是弯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源于濮阳。姓氏名人:弯海川。河南舞阳人,新疆自治副书记、局长。姓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20 12 月, 2011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829 腾:teng 姓氏来源:(1)武王克商后,文王第十四子叔秀,受封于滕国,子孙遂以国名为姓。(2)滕氏一部分因避难改为腾姓。姓氏名人:腾元发。字达道,东阳人,神宗时历官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哲宗时除图龙阁直学士,知郓州,徙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姓氏发源地:待考。
序号830 提:ti 姓氏来源:(1)春秋时期,晋国勇士提弥明,以先祖名字为姓,纪念其忠义。(2)汉朝时期,匈奴族挛提氏大单于冒顿,汉化改姓“提”。姓氏名人:提兴。杨州府仪真卫,骁勇善战,曾随明太祖朱元璋灭元朝,定都金陵,以功封武德将军。姓氏发源地:河东郡,今山西夏县。
序号831 遆:ti 姓氏来源:(1)汉朝时期西羌族的同蹄氏,王族后裔汉化改姓为”遆”姓。(2) 明朝中叶皇室朱氏后裔,为躲避皇室争权自相残杀,隐居陕西华山孟塬,皇室贵族不忘自己源自帝王,在“帝”字下加“走”旁,改为遆姓。姓氏名人:遆海红。山西临汾公安干警,1997年被临汾市公安局评为先进民警、临汾市政府荣记一等功一次。姓氏发源地:西河郡,今陕西浚县。

序号832 题:ti 姓氏来源:(1)汉朝题侯张富昌,帝王封爵以县名为姓。(2)夏禹后代,以先祖名字为姓。(3)汉朝时期匈奴族挛提氏大单于冒顿,汉化以部族名称的汉字谐音为姓。(4) 耶律题子后裔取先祖名字为姓。姓氏名人:题兆鹏。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姓氏发源地:西河郡,今陕西浚县。
浏览全文 »
16 12 月, 2011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
序号821 折:she 姓氏来源:北方少数民族姓氏,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后逐渐汉化,宋代因得罪朝廷,改为“佘” 姓。姓氏名人:折像。字伯式,东汉雒县人,生性慷慨任侠,急人之难,将家产亿万尽散给贫困家族、亲友。姓氏郡望:西河郡,今山西府谷县。
序号822 他:ta 姓氏来源:元代成吉思汗世仇塔塔儿部,蒙古族姓氏,与满族他塔喇同源同姓,世居察哈尔,后冠汉字姓他、戴、谭等。姓氏名人:他塔喇.马福塔。明崇祯九年率部族百余户归附於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以军功赐号“巴图鲁”,授世管佐领。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24 塔:ta 姓氏来源:明代洪武三年,西域回回塔西沙入附授云南左卫副千户,定居云南,后代子孙以塔为姓。姓氏名人:塔海。字于祥,元世祖时随皇上征讨叛王乃颜,3德四年授中书直省舍人,迁中书客省副使,赐中统钞五百锭,以旌其能,不久进封为和林行省理门路所官,首率勇士与贴木哥交战,西军大败而逃,受赐三珠虎符,升任大都督。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824 榻:ta 姓氏来源:(1)漢光武帝時純旺公,授命為馬部前鋒,因戰功卓著,於次年得勝還軍,皇上召見赐姓“禤”。(2)古代将军的“示”字旗为禤字偏旁,禤字右上角四代指将军背后的四面令旗,右下角羽代指将军的铠甲。姓氏名人:禤纯旺。汉光武时期爱国将领,字遂鼎,号粹庵,勇谋兼备,赫赫戰功,戍守國疆,建树卓著,直至以身殉职。姓氏郡望:南越郡,今广东广州市。
浏览全文 »
15 12 月, 2011 in
姓氏名片查考 |
欢迎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