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简介] 丁聪,1916年生于上海,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笔名小丁,自幼受父亲丁悚的影响喜爱上漫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插图。抗日战争后为《救亡漫画》杂志作画,编辑《良友》、《大地》、《今日中国》等画报。1940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美术师,曾为话剧《雾重庆》设计布景。1942年担任《钦差大臣》、《正气歌》、《北京人》等美术设计并举办个人画展。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从事讽刺漫画创作和舞台美术设计,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装饰》杂志主编等。主要作品有《阿Q正传插图》、《四世同堂插图》等,出版有《丁聪漫画选》。2009年5月2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相关链接] 丁聪漫画陈列馆,建造于2003年6月,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北大街415号,由好友中国美术史学家、评论家、著名书法家黄苗子题写馆名,辟成7个厅两个室,分别为“前言厅”、“生平介绍厅”、“讽刺幽默厅”、“古今趣集厅”、“名著插图厅”、“人物肖像厅”和其父亲“丁悚作品厅”以及“录象资料室”和“纪念品售卖室”。展馆里有丁聪生平居住的摆设,各展室分别展出了丁聪的讽刺幽默作品、名著插图作品和人物肖像作品等,容纳了各个时期代表作品120多幅。
收藏感言:丁老就像他的笔名“小丁”一样,永远给人带来一种天真、诚恳、善良、幽默和愉悦,即使是形象辛辣讽刺性强的作品,在犀利之中也有人性本身的厚朴和可爱之处。丁老说:“来世上走了一趟,很高兴做了一件事,这就是画了一辈子漫画”。为纪念这位漫画大师,后人为其建立了“丁聪漫画艺术网”,在线展示丁老正式出版的画作2000多幅,珍贵照片近百张,让更多的人上网了解和缅怀丁老的艺术成就。 (晓铁/藏品)
18 11 月, 2018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吴寿谷,1912年生于浙江湖州,幼时随金梦石、徐朗西习画,上溯宋元工笔重彩画法,而后又广泛汲取元、明、清诸大家技法,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又紧随时代步伐,融古出新,笔下山水、花鸟、人物、禽兽无一不绚丽明快,生机盎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面貌,尤其擅长画虎,所作笔墨精到形神兼备,涉猎题材广泛,兼作山水,喜花鸟。1946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后又在国内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四寅虎》。曾出版虎画集两册。联合国大厅悬挂的一幅他创作的大型虎画,是我国政府作为国礼馈赠给联合国总部的。作品为美国前总统里根和马来西亚总理等收藏。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2008年2月1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7岁。
[相关链接] 虎是三百万年以前起源于亚洲的古老的大型猫科动物,在中国自古至今,虎除了本名外,还有于菟、大虫、寅客、寅兽、李耳、斑子等别名。吴寿谷的《四寅虎》创作于1998年2月12日凌晨3-5时,即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画作意境深远,构图大气:远处深山峡谷飞瀑急湍;近处一虎雄踞目露寒光,似长空怒啸,为了显示虎的气势和力量,画家又着重刻画三个地方:尖利如匕首的四颗虎牙,坚挺如钢鞭的一条虎尾,运用点睛法而显得炯炯有神的一双虎眼,于是一头生龙活虎、焕发出一往无前气概的猛虎便跃现于宣纸之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吴氏虎画风格而蜚声中外。
收藏感言:吴老的虎画具有宫廷画的美感,虎作为威严和高贵的象征,在作品中有得到充分的展现:无论是流动的斑纹或灿烂的色彩都具有特殊的魅力,显示出一种王者气慨而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在画虎上无论是布景还是虎的造型,都属当代绘画上乘;画虎皮的着色手法更是独具特色,重彩画法经过大胆创新,给老虎赋予近似真实本色的色彩,开创了写意虎画技法的艺术新境界。 (晓铁/藏品)
18 11 月, 2018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李凖,1928年5月生于河南洛阳,少年时因家境困难辍学进盐栈当学徒,1948年洛阳解放后做过银行职员、教师。1953年11月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是当时较优秀的表现农村生活的小说;1955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59年担任电影《老兵新传》的编剧被评为国庆十周年优秀影片,荣获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1962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 “文革”前创作了近50篇小说,10多个电影剧本以及散文、特写。1977年电影剧本《大河奔流》、《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双雄会》等荣获百花奖及金鸡奖的最佳编剧奖,1979至1985年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瓜棚风月》、《飞来的生命》、《王结实》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2000年2月在北京辞世。
[相关链接] 《黄河东流去》是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国民党军队为阻滞日军南下,炸开河南境内黄河花园口大坝造成一千多万黄泛区难民流离失所为主要情节,以赤阳岗村的李麦、王跑、蓝五等7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流亡逃荒为叙事线索,形象地描绘了赤阳岗村难民在洪灾中背井离乡,历时8年从失去家园到重建家园的血泪史、抗争史和奋斗史,以及洪灾中其他不同阶级和阶层人物命运的变迁史。尽管《黄河东流去》存在诸如人物类型雷同化、中间人物描写力度弱、作者主观情绪介入过多等瑕疵,但是从民族文化寻根的角度看这部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透过《黄河东流去》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和他们在洪灾面前生活与命运的变迁,作家不仅考量了中华民族抵御灾难的意志力、生命力和凝聚力,而且还借助民族资本家在西安、宝鸡等地通过战争和灾荒大发国难财,日本侵略者及汉奸在中国东北榨取劳动力,以嫦娥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由破产而沦为工人的悲惨境遇等情节,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予以全景式观照和扫描,使小说在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同时还具有了社会学价值。
收藏感言:李准是一位优质多产的作家,是一位描写农村生活的老手,他钟情于农村,钟情于农民,钟情于乡音,钟情于文坛同道,更钟情于民族文化。其善于通过一个村庄、一个家庭、一个事件去反映如火如荼的农村生活,表现农民悲欢离合的命运,揭示出生活的意义和本质;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表现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带着友善的微笑,批评农民身上传统的狭隘自私心理,满腔热情地歌颂公而忘私的社会主义新人,成功地塑造了李双双、孟广泰、郑德和等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先进农民形象。作品语言朴素生动,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性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晓铁/藏品)
18 11 月, 2018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李文华,1927年7月生于北京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早年师从郭启儒先生,1946年在兴平机械厂做喷漆工;1962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先后与刘宝瑞、马季、郝爱民、姜昆等相声名家合作,多扮演捧哏角色,相继推出了《如此照相》、《祖爷爷的烦恼》、《诗歌与爱情》、《男女有别》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相声名段。1983年被确诊为喉癌;1985年手术后因不能说话而离开了热爱的舞台,同年被评为全国相声演员十大笑星之一;2008年荣获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同年拜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成为马三立的弟子,在中国相声界的宗谱上为第六代相声演员。2009年5月9日在北京朝阳医院病逝,享年82岁。
[相关链接] 捧哏是一个曲艺名词,读音为gén,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又称”量活儿的”。捧哏如果想要说好比逗哏要难,但是二者缺一不可,相声的包袱如果想使响需要捧逗之间默契配合,哪一个环节没做好都不成,所以说“好的捧哏是可遇不可求”。
收藏感言:李文华,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却让无数人惦念,八十年代的舞台上和姜昆搭档表演,将个性与人物融为一体使捧逗珠联璧合,自然默契的表演令多少由衷的欢笑声久久盘桓在人们耳际,段段活儿都充满着年轻人的激情澎湃。他那张起皱的脸上,时常带着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人们把“蔫包袱”这个名词送给他,是对他莫大的褒奖和荣誉。 (晓铁/藏品)
18 11 月, 2018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相关链接] 2010年春节,应战友葛银余邀请到江苏泰州作客,游玩间发现《老街》有家店铺专营火柴,经向店家打听,产品来自重庆奇品堂火柴制造有限公司(图示)。
[相关链接] 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制造出的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十八世纪下半叶主要是利用黄磷为发火剂,由于黄磷有毒后来又逐渐为硫化磷火柴取代,后者虽然无毒但随时都有自燃的可能很不安全。1855年瑞典火柴厂研制成功安全火柴,优点是红磷没有毒性,并且它和氧化剂分别粘附在火柴盒侧面和火柴杆上,不用时二者不接触,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当今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三硫化二锑(Sb2S3,易燃物)和玻璃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nO2(氧化剂)和S(易燃物)等,当两面者摩擦时产生的热使与KClO3等接触的红磷发火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从而使火柴杆着火。
收藏感言:重庆奇品堂火柴制造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以传统火柴为载体,为广大火柴爱好者和火花收藏爱好者开发制造出极具个性、怀旧、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火柴精品(百家姓火柴、广告宣传火柴,庆典纪念火柴,结婚纪念火柴,生日纪念火柴,筵席专用火柴等),可谓:火柴虽小作用大,量身定做妙用它。简单小巧有个性,使用方便显品味。 居家旅店用途广,姓氏文化传万家。 (晓铁/藏品)
12 11 月, 2018 in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2018年11月托朋友帮忙购买到高姓图腾纯银币,规格/尺寸30G,收藏证书编号09694。银币正面为高姓图腾,背面为百家姓大写字母。
[相关链接] 高姓图腾的涵义,是高族的族称。高族首创了观天象危屋华盖“天余”(天脐)建筑形式。“高氏”像天余的“个”形尖顶,取像天穹。“冋”是立的坛台,或者像高出平地的塬、坝、丘、墟。要观察日月星辰,必须站在高处,视线才不被遮住,坛台有三重或九重,上小下大,像梯形,概栝作“冋”。“冂”为外廓底座,“冂”为顶上坛台平面图。
收藏感言:所谓图腾,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比如华夏民族崇拜的龙就是一种图腾,而每个姓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崇拜物,因而也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姓氏图腾。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姓氏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中国古代是否有姓氏图腾一直争议很大,高姓图腾到是争议不大。据史料记载:姓氏来源分为13类,即来源于图腾、部落或国家名称、居住地、官职、职业、山川名称、先辈名字、父祖名号、行第、某种事物、皇帝所赐以及避难改姓和少数民族改姓,所以一味强调和过分渲染姓氏图腾缺乏科学性。事实上,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也会分为一个个部落,而各个部落为了相互区别会有各自的名称,这种名称就是姓的雏形。 (晓铁/藏品)
11 11 月, 2018 in
姓氏藏品欣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夏天,原名夏克平,祖籍江苏邳县,1920生于上海,幼年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中学以后迷上戏剧和电影。1942年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攻读表演。1946年在昆仑影业公司、国泰影片公司、中电一厂任特约演员。解放后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联络员、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国家至上》、《重庆二十四小时》、《蜕变》、《清宫外史》、《岳飞》、《金玉满堂》等二十多部话剧演出,相继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羊城暗哨》、《林则徐》等二十余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2005年逝世。
[相关链接] 《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抗战前后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遭遇之中,形成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正义呐喊。该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
收藏感言:夏老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国民党的一个小官龚科长,该片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在很多影片中夏老大多数扮演反面角色,他认为“把反面人物演得逼真,同样具有艺术美的价值”,因而受到影迷们的广泛好评和喜爱。 (晓铁/藏品)
10 11 月, 2018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王铁成,1936年生于北京,电影表演艺术家。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四年后毕业分配到中央儿童艺术剧院当演员。1977年在话剧《转折》、《报童》中扮演周恩来轰动全国。1978年在影片《大河奔流》中成功地塑造中国银幕上第一个周恩来形象而蜚声影坛。1991年主演电影《周恩来》荣获第20届金鸡奖和第15届百花奖双料影帝。
[相关链接] 影片《周恩来》围绕周恩来晚年的政治生活展开,导演丁荫楠用镜头闪回的方式描述了周恩来在生命最后十年中的经历,表现了一代伟人在常人无法理解的险恶环境中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为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法比拟的智慧与谋略。
收藏感言:一生只演一个角色,这是王铁成的艺术追求,这一个角色成为了亿万观众最难割舍的记忆。从戏剧到生活,银幕上的王铁成始终把真诚放在第一位,而观众们也将他的这份真诚刻进了记忆。银幕下为了给先天智障儿子治病变卖家产,年过半百还坚持打工挣钱,热衷公益事业捐出百万做慈善。王老是一位风度翩翩、足智多谋的政治家,生活中却是一位博学儒雅、情趣盎然的大杂家。作为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爱玩爱吃爱侃,琴棋书画说学逗唱无所不精。其自幼研习书法,几十年笔耕不辍;70岁开始学画,画风自成一派。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得他的演技和艺术造诣精深。“小舞台跑龙套一丝不苟,大银幕演伟人殚精竭虑”,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晓铁/藏品)
5 11 月, 2018 in
红色藏品欣赏,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莫元季,1953年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是广州,1979年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因幼小常去罗汉堂玩耍被500尊表情各异、形象逼真的罗汉塑像吸引,从家乡川剧的变脸中受到启发喜爱上变脸艺术。为了使变脸艺术更加成熟专门到全国各地的宇宙,对各种塑像的人物表情进行研究,设计出了108种不同的脸谱,获中国电视吉尼斯全国奖及中央电视台国家级个人才艺之星奖杯,成为“中国第一变脸人”。
[相关链接] 川剧,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脸谱或忿恨、或狰狞,或阴险,或狡诈,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的时候,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跑入侵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收藏感言:1987年从中央电视台春晚小品《孙二娘开店》中开始知道莫元季,莫老师的变脸与川剧中的变脸艺术不同,川剧变脸需要借助道具,而他的变脸是不借助任何道具,完全靠神经和肌肉的运动。这位多才多艺的“变脸人”一秒钟可以变个憨态十足的北京周口店猿人,一会儿来个眼睛忽闪忽闪的猫头鹰挂钟,一会儿来个面目狰狞的门神且收变自如,演绎出大千世界茫茫众生的人间百态,在艺术舞台上堪称“怪才”,深得观众的喜爱。1991年2月由文化部推荐代表中国参加日本NHK电视台在日本举行的黑色幽默比赛获世界一等奖。 (晓铁/藏品)
2 11 月, 2018 in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

[藏品简介] 王光英,1919年8月生于北京市,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河北省主委、天津市副主委,全国工商联常委、河北省副主委、天津市主委、任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1983年任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名誉董事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名誉会长。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第七届名誉副会长。1986年在香港获比利时国王授予的皇冠勋章,同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2018年10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相关链接] 王治昌,王光英的父亲,年轻时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很受倚重,在北京政府时期被授予公使身份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第一次是在1919年举行的巴黎和会时在伦敦收到家中电报,知道生了一个儿子便触景生情给儿子取名为光英。第二次是在1921年举行的华盛顿九国会议时又收到家中电报,知道生了一个女儿于是给女儿取名为光美。王治昌一生养育有十一个子女,分别是六个儿子五个女儿,而王光英、王光美分别是第六个儿子和第一个女儿,也就是年龄最小的儿子和年龄最大的女儿。由于王光英和王光美的名字是其参加两次会议期间取的英、美两个字,因而在文革期间被反动派扣以资本主义复辟的帽子,两人均受到无情的批斗和折磨,遭受了无尽的屈辱和苦难。
收藏感言:王光英一个被海内外称为”红色资本家”的传奇人物。巴黎和会那年,父亲在伦敦接到家中电报得知生了一个男孩,于是触景生情,取名为光英。王老在有生之年,倾注毕生精力支持社会各界开展有益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益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益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动,并通过商业途径支援国家建设,凡是中央做出的重要决定都始终无条件地带头执行,深受人民的爱戴。 (晓铁/藏品)
2 11 月, 2018 in
红色藏品欣赏,
名人名片收藏 |
欢迎评论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