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百家姓>故事(汉英对照)》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百家姓>故事(汉英对照)》。出品:五洲传播出版社,2010年1月1日第1版。语种:简体中文, 英语。开本: 16。

        [相关链接]    中国古代重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许多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如《百家姓》、《三字经》等,这些蒙学读物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单,读起来很像歌谣,非常适合朗读和背诵。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启蒙读物对一生影响最大,由此认识汉字,了解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知识,并受到品德教育。

        收藏感言:《<百家姓>故事(汉英对照)》精选一些广泛流传的故事,以简短而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故事分成若干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类型,并配以幽默生动的漫画,向海内外读者介绍了中华传统姓氏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晓铁/藏品)

香港“百家姓”明信片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百家姓”明信片,出品:香港捷伟旅运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    香港捷伟旅运有限公司成立于1976年,为专门接待海外游客的大型旅游公司之一。公司拥有国、英、德、法、意、西班牙、日语及俄语等翻译导游,豪华车辆,中式游艇等,服务范围包括预订优价酒店,安排特殊观光美食项目,签证,翻译,票务等,多年来为海外游客提供最优质服务,一直得到国内外之好评及支持。地址:九龙九龙塘约道1号。

         收藏感言:自十八世纪第一张明信片在奥地利诞生以来,明信片就成为人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更记录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互赠明信片成为一种文化,收藏明信片则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张香港捷伟旅运有限公司制作的《百家姓》明信片,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新百家姓前100位排序印在明信片上,对于旅游观光客来说,不仅是旅游的一个印证,而且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晓铁/藏品)

 

普洱工艺茶名片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普洱工艺茶名片、盒子规格6.2cm*9.1cm*1.5cm、名片规格尺寸5.5cm*8.3cm*0.7cm、名片净重约50克。

        [相关链接]     普洱工艺茶是采用普洱茶青精工压制而成,将普洱生茶压制成平面、立体等各种形态的工艺品,常见的有邮票茶砖,古币、铜钱状的圆茶,栩栩如生的生肖饼茶,制作精细的“龙砖”、“凤饼”,还有套装的以普洱茶制成的象棋等,普洱工艺茶是可品可藏的优质茶工艺品,不仅具有饮用价值,还具备观赏和收藏的价值。大多数喝普洱的人都知道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口感猛烈,滋味多以苦涩回甘快为主,不是常喝的人一般喝不惯,所以喝生普一定要醒茶。买回来之后适当保存,让其陈化,待若干年后变得顺滑醇厚后再品饮,不过普洱茶本身就是带有苦味和涩味的,因此不管放多久普洱茶的苦味和涩味都不会消失,但是会减弱能尝出苦味或者涩味的感觉也会微乎其微。目前对普洱茶的陈化年代寿命是六十年还是一百年尚没有定论资料,由此可见如果存放时间越长,也并非“越陈越香”。

        收藏感言:这件藏品由云南海鑫茶叶有限公司堂主李正海先生馈赠,2011年元月29日从昆明空运至武汉天河机场,名片制作时间为2008年,系源产于云南普洱茶纯料(生茶)压制而成,正反二面印制有公司名称及标识,包装盒上印制海鑫堂广告语。因为是空运得到,所有称得上是史上最牛的名片,在此向李正海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袁义达

    [藏品简介]    袁义达,1947年生于浙江奉化,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室主任,遗传发育所研究组组长和创新前沿项目负责人,现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和工作,参加或主持多项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共发表了50余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包括《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该书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和《中国四百大姓》等,以及当代百家姓排列成果。

    [相关链接]    姓氏文化基因,姓氏是一种文化,遗传基因是生物学中的术语,表面上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关联,然而在自然科学家的眼里,两者在遗传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科学根据是:人的性染色体分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对女性而言她们只有X染色体;而男性既有X染色体又有Y染色体,换句话说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而且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由于在一些国家姓氏随男性代代相传,女性通常只保存一代,因此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正因为如此,在研究者看来姓氏成了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每个姓氏相当于这个位点上的一种“等位基因”,其传递方式是父系遗传。姓氏与染色体遗传的这种奇妙关系,为生物遗传学提供了考古研究的科学依据,科学家称这一发现为姓氏文化“基因”理论。中国人历来重视自己的姓氏,没有特别的原因是既不改姓也不随母亲的姓,而以父系传递方式一代一代地往下传,只有继承了父亲Y染色体的才会是男孩,这是一条生物遗传和进化的法则,中国人姓氏就相当于这条Y染色体上的固定遗传“标记”。

        收藏感言:我国是世界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五千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受宗法制度的持续影响被定为世袭,在几千年历史进程由父系传递祭祀祖宗,不断烟火,成了家族的头等大事。尤其在汉族社会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群大小不等的同姓人群。中国姓氏父传子的方式垂直而稳定,再加上中国目前保存有大量血样统计资料,使得中国人的姓氏成为姓氏基因研究的一大宝库。袁老毕生致力于姓氏基因的研究力图以姓氏为钥匙打开人类遗传奥秘之门,其成果无疑将人类文明起源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晓铁/藏品)

姓氏毛巾收藏欣赏:赵钱孙李

        [藏品简介]    姓氏毛巾(赵钱孙李),规格:34*76厘米。材质:竹纤维。颜色:浅蓝、浅灰、浅黄。

        [相关链接]    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收藏感言:将姓氏文化引入到毛巾上不失为精明之处,相对于普通纺织毛巾,这款创意毛巾印制上姓氏后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政治类)收藏欣赏:汪洋

汪洋        [藏品简介]     汪洋,1955年3月生于安徽宿州,1972年6月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省委书记、常委、委员等职务,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相关链接]     震醒铜陵的汪市长。1988年11月33岁的汪洋出任安徽铜陵市代市长(后任市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之一,被民间称为“娃娃市长”。铜陵原本是个较小而且贫困的省辖市,在安徽并无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铜陵4年汪洋用他的雷厉风行,颇具改革和创新意识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让他以及铜陵震惊海内外。 1991年11月14日汪洋以龚声为名在《铜陵日报》发表题为《醒来,铜陵!》的文章,呼吁“改革大潮汹涌澎拜,历史不允许我们躺在计划经济上酣睡,必须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一场有关思想解放大讨论的序幕轰轰烈烈地拉开,在整个铜陵市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汪洋认为治理整顿不是一概压缩,铜陵的经济结构具备在治理整顿中优先发展的优势。由于与国家的倾斜政策相一致,同国家加强原材料工业的方向相一致,其先声夺人的“解放思想”,不仅奠定了铜陵作为原材料工业城市的地位,而且增强了铜陵的发展后劲。

        收藏感言:从名片上印制的电话(010)2031113呼288考证,这枚名片当属80年代,时任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汪洋,于1989—1992年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党政管理专业在职学习。汪洋从17岁开始当工人,拿过17.5元的工资,抡过大锤,睡过地铺,加过夜班,艰难的历练造就了自信果敢、亲民勤政、谦和务实、开明进取的人格魅力。     (晓铁/藏品)

仿古“姓氏怀表”收藏欣赏

12        [藏品简介]     仿古姓氏怀表,出品时间:2015年。出品单位:天憶生活馆。机芯类型:石英表。表带材质:合金80cm。防水深度:30米生活防水。颜色:青铜色。尺寸:表壳直径约 45mm 厚度约 15mm。

        [相关链接]    怀表,英文名称POCKET WATCH,意思就是口袋里的表,1886年由瑞士人设计制造,瑞士也因此在十九世纪成为世界制表业中心。同手表名称相比顾名思义是佩带在胸前、怀里的表,表端有一条链子固定在身上,可以说是装在西装背心口袋里的袖珍钟。过去男子穿长袍马褂时兴在左侧小口袋内装挂金壳怀表,表链系于衣扣之上,佩戴一块怀表俨然就是一个傲慢的绅士, 如今一些名牌厂商推出的怀表大都被当作礼品、纪念品和收藏品,且市面上很少销售。

         收藏感言:仿古,模仿、仿制古代的作品,多指古器物或艺术品。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仿古风格,认为这是一种时尚,本款仿古姓氏怀表随潮流而生,因为附着一定的人为价值,所以具有优雅别致的美感情趣 (晓铁/藏品)

 

宣统年间大开本《百家姓》字帖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宣统年间大开本《百家姓》字帖。作者: 刘润民    品相:八品    年代:1909年    开本:16开    装订:线装

       [相关链接]    宣统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自1909年启用至1912年2月12号后废除,1917年6月底在张勋拥戴下1917年7月1号第二次登基,清朝辫子军控制了北京城,并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北京城街头重新挂起了黄龙旗,不久后与共和派革命员发起战斗,辫子军维持10多天后战败,革命军动用飞机轰炸皇宫威逼清帝退位,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袭,轰炸皇宫紫禁城,宣统帝于7月12号再次退位。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是唯一一个登基三次,退位三次的皇帝。

        收藏感言:古代著名的书法都被刻在石碑上,后人为了临摹他们的书法就把石碑上的字用纸拓下来,然后临摹书写。字帖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供儿童识字练字习字形时使用,有塑字体的作用,按字体可以分为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等字体。本馆收藏的宣统年间大开本《百家姓》字帖,经查考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是清王朝改元宣统,寓意”宣告天下王朝大统”,即为王朝统治的正当性辩护之意。作者刘润民史料未有记载。    (晓铁/ 藏品)

儒苑青陶砖雕姓氏图腾:杨姓

        [藏品简介]    儒苑青陶砖雕姓氏图腾:杨姓。作者:薛琦。售价:580元。出品:山东济宁儒苑青陶手工坊。

        [相关链接]    砖雕,也称”砖刻”、”砖画”,又称硬花活,是在特制的质地细腻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民间雕刻艺术,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制作工艺与核心点是在于用金砖等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这是我国几百年来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我国是世界上制造和使用陶器最早的国家之一,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考古发现南方和北方陆续出土的陶器遗存是探讨陶器起源的重要地区。儒苑青陶严格按照秦砖汉瓦和故宫金砖的古老技艺进行制作,工艺流程分为取土、晒土、碾粉、浸水、和泥、澄泥、陈腐醒泥、踩实排气、制坯、雕刻、阴干、打磨、装窑、点火排潮、大火烧制、窑顶淋水、闷青等工序。砖雕主要流派有:1、北京砖雕;2、天津砖雕;3、山西砖雕;4、徽州砖雕;5、苏派砖雕(苏州砖雕);6、广东砖雕;7、临夏砖雕(河州砖雕 )。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而历久弥新。

       收藏感言: 儒苑青陶砖雕创始人薛琦,严格研习古人制作技艺,学习先人智慧,历经多年的刻苦实践烧造仿古砖雕,古色古香,题材多样,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福禄寿禧文字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本馆收藏的这件青陶砖雕经过彩绘处理,正面图案精美,具有极强的金石质感,敲击如金声玉謦一般;背面底纹是云纹,云为水,象征福海。作品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充分展现了作者朴素的精神追求。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我个人喜欢保留砖的本色,感觉染色处理的砖雕缺乏阴影艺术效果。砖雕虽然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但烧制和雕刻技艺却是以非物质文化形式流传下来,儒苑青陶砖雕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古代窑匠常说:“没有雕不成的玉,只有烧不成的陶”;收藏界也有:“宁丢一块玉,不舍一方陶”的传说,这两句话体现出烧窑制作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因为烧制过程复杂,所以成品率不高。当下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回归和对古老艺术的钟爱,许多现代建筑和居民宅第喜欢门楼使用砖雕装饰,儒苑青陶砖雕顺应时代潮流成为传播姓氏文化,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市场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晓铁/ 藏品)

名人名片(经济类)收藏欣赏:汤瑞仁

        [藏品简介]    汤瑞仁,1930年3月出生,现任湖南韶山毛家饭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韶山毛家饭店总经理、湖南省工商联执委、湘潭市工商联执委、市妇联执委、市个私协会副会长、韶山市政协常委、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总顾问。和所有韶山人一样,她对毛主席除了有对伟人的崇敬之情外还有一种天然的情感,与毛泽东故居仅一塘之隔。解放前逃荒要饭,受尽苦难,解放后,参加组织了韶山第一个妇女互助组,率先进入初级社。1987年创办毛家饭店,已在全国开设连锁分店二百多家,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二万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链接]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主要景点是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收藏感言: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韶山与乡亲共叙乡情、亲情、离别之情。主席伸手抱过汤瑞仁当时三岁的儿子毛命军,亲切地说:依辈分,他还是我的叔叔呢!”,由此留下了一张名扬四海的照片。许多年以后为了接待好毛主席的客人,照片上抱小孩的妇女汤瑞仁由这种朴素真诚的设想于1987年3月8日创建了毛家饭店(左图为汤瑞仁名片正、反面)。        (晓铁/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