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刘长纯

        [藏品简介]   刘长纯,1962年8月生于天津市河东区,1984年考入天津人民艺术学院学员班,1989年调入天津人艺,2013年签约北京龙创阁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现为影视演员,先后参演话剧、影视剧,代表作品:话剧《中国孤儿》、《中国第一大案》、《好人长在》、《军号响了》;影片《燕子李三》、《绝色双娇》、《大宅门》、《长征》、《铁道游击队》、《穿越烽火线》、《爱你不等来生》等。

        [相关链接]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于1951年9月12日成立,是一个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底蕴深厚、人才济济的表演艺术团体,从建院至今演出的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话剧《雷雨》久演不衰,令观众荡气回肠,流连忘返。近年涌现的众多优秀剧目更是特色鲜明,好评如潮,享誉大江南北。剧院在不断汲取、博采众长的开拓中发展壮大,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话剧金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剧目、话剧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奖;个人单项奖:梅花奖、金狮奖、白玉兰奖等奖项,以及多次荣获国家级各类演出评比活动奖励。

        收藏感言:作为60后影视演员刘长纯的演技可塑性强,表演热情洋溢,将人物角色演演绎得生动、自然、流畅,惟妙惟肖,体现出资深演员的积淀和功底,因此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谭利华

        [藏品简介]    谭利华,1955年10月生于江苏徐州,音乐指挥家,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团长和首席指挥。16岁起开始指挥生涯,197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黄晓同教授,随后跟随指挥大师李德伦继续研习指挥技艺并担任助理,1982年至1991年任教于天津音乐学院,1991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中央交响乐团主要指挥,2015年6月任第八届中国音协副主席。现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相关链接]   音乐指挥,指各类管弦乐队、合唱队等集体性的音乐表演时,站在乐队或合唱队前面手拿指挥棒、并结合肢体语言指示如何演奏或演唱的人。指挥者右手持指挥棒(合唱指挥一般不用指挥棒)掌握速度和节拍;左手主要表示强弱等乐曲表情,脸部表情、头部以及身体的动作也是指挥的一个方面。

        收藏感言: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谭利华指挥演出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风格多样的交响乐作品,是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指挥家,艺术足迹遍及全世界。作为中国乐坛最活跃和有影响的指挥家,指挥动作简约低调,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感人的艺术魅力。1996年参与创办策划的“北京新年音乐会”,多年来坚持”名团、名家、名曲”和”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北京特色、节日气氛”的品牌创意理念,以固定的演出时间、固定的演出场地、固定的演出形式,已成为北京市标志性的音乐盛事和文化名片。(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柴云清

        [藏品简介]    柴云清,1931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东江村,1948年参军在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做文化工作,1963年转业到省沈阳市电影发行公司任经理、书记等职。1978年因形象酷似周恩来总理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长得最像周恩来且不用化装的特型演员,曾在电视剧《周总理的一天》中担任编剧并饰演周总理,该剧荣获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单本剧奖、第三届优秀电视剧优秀演员奖,此后又在《沧海求实》(兼编剧)、《公仆》(兼编剧)、《李宗仁归来》(兼编剧)《上党战役》、《末代皇帝》、《陵园春秋》、《斯特朗在延安》、《跨过高度》、《百年英雄卷》等影视片中扮演周总理,其中《公仆》获山东省1984年至1985年度优秀电视剧奖。。2007年4月21日逝世,享年76岁。

        [相关链接]   《大众电视》“金鹰奖”,即 “中国电视金鹰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是国家级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所有候选节目、歌曲和演员,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及中国视协分会推荐,经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委员会初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评奖的范围为本评选年度(即上年4月16日至本年4月15日)在地、市级(含)以上的电视台播出的上述节目。评选方式除以信函投票外,还有全国168电话投票和国际互联网投票。评选活动由北京市公证处对选票统计和热心观众幸运奖的产生等进行监督和公证,每届均在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期间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

        收藏感言:柴云清是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在全国范围内选出的特型演员,由于形象、演技上的”神似”得到全国观众的认可,邓颖超赞扬他扮演的”总理”与周总理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里除了演周总理,还创作了不少影视剧本,其中《周总理的一天》、《李宗仁归来》、《苍海求实》、《父亲》四部分别获奖,柴老以追求高尚和朴素做人的生活作风走完了自己完美的一生,但其晚年编写的《杜聿明和她的夫人》剧本至今未拍,成了老人未了的心愿。   (晓铁/藏品)

追根溯源 认祖归宗—姓氏源流探究之重庆篇

        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超大城市、世界温泉之都、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等中心。 地界渝东、渝东南临湖北和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渝北连四川,渝东北与陕西和湖北相连,是中西部水、陆、空型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简称“渝”,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出现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1997年3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议案。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一、重庆人口及十大姓氏

        重庆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重庆市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937109人,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是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少数民族人口1769259人。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139.8万人,苗族约48万人,主要分布在黔江开发区的五个民族自治县和涪陵地区。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5.8%,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域内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2018年重庆市统计局发布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报结果显示重庆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根据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发布的数据,重庆市居民姓氏共2050个,排在前十位的姓氏分别是: 浏览全文 »

追根溯源 认祖归宗—姓氏源流探究之四川篇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四川今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诸省市交界,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55个少数民族约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自然风光绚丽多彩,境内有中国第二大藏区(甘孜州、阿坝州)、中国最大彝区(凉山州)和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其中甘孜州是康藏文化的核心区;拥有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阆中古城、海螺沟、四姑娘山、稻城亚丁等享誉海内外的旅游景区。

        一、四川名称的由来

        北宋先在今四川盆地一带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二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为川峡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川峡路分为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南宋时又总称“四川路”,“四川”由此用于行政区划代称。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再简称为“四川省”,从此“四川”一名沿用至今。

        二、四川人口及十大姓氏

        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8302万人,比较2017年年初的8262万人净增加了40万人,在全国各省人口排名中排名第四,位居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之后。四川姓氏按照人口数量排名十大姓:李、王、张、刘、陈、杨、黄、周、罗、何。

浏览全文 »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王世光

        [藏品简介]    王世光,1941年生于山东青岛,少年时代即尝试歌曲创作并获奖,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6年任中央歌剧院驻团作曲家,曾担任中央歌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歌剧《第一百个新娘》、《结婚奏鸣曲》、《马可·波罗》、《山林之梦》等5部;民族管弦乐组曲《善缘来住》,民族管弦乐与声乐组曲《牧心》,三重协奏曲《愚顽乐》;交响清唱剧《霜降之歌》)、交响清唱剧《花严之歌》、交响清唱剧《梦在九次元狂想与月光默剧》等;歌曲、管弦乐曲、电视音乐《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长江之歌》、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等。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顾问。

        [相关链接]    作曲家是作谱曲音乐人的总称,即专门创作音乐的音乐家,艺术表现形式是谱曲,代表人物: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冼星海等。国际共识的观念和传统西方音乐史的观念不同,作曲家是指写作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等古典音乐作品的专业作品的作者,衡定标准以交响乐作品、室内乐作品和歌剧作品多少和水准来定。作曲方式:为戏剧作曲要考量到演员发声,演唱音域,音响效果等;为流行歌曲作曲要了解歌词及目前流行的趋势;为交响乐作曲则需要了解各种乐器在一首乐曲中所占据的地位。

        收藏感言:虽然一直在北方生活工作,但王世光称自己是“长江的儿子”。1964年第一次在南京见到长江,王老立即被震撼到,1982年《话说长江》纪录片制作组希望他“用音乐把中国母亲河塑造出来”,要求短暂50秒的时间让观众一下子被旋律震撼,1983年经过数易其稿《长江之歌》问世,伴随着每周一集的《话说长江》播出,片头曲从此响彻中华大地。因为创作《长江之歌》王世光走进了长江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江也以磅礴的气势博大的胸怀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道路,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长江之歌》唤起了无数听众内心深处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成为永恒地经典。    (晓铁/藏品)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蔡正仁

        [藏品简介]    蔡正仁,1941年7月生于江苏吴江,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幼小随父亲看戏入迷上瘾,高小毕业后考入上海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1961年上海市戏曲学校毕业,师承俞振飞和沈传芷等昆曲名家演小生,同时得到姜妙香、周传瑛等指点。代表剧目《长生殿》、《见娘》、《亭会》等,主演的《桃花扇》、《班昭》、《长生殿》被拍成电影。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政协艺术团副团长、上海市昆剧联谊会会长、上海昆剧团团长。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五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上海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有”小俞振飞”的美誉,2019年1月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相关链接]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收藏感言:昆曲中《牡丹亭》、《长生殿》堪称两部经典之作,而《长生殿》中的“唐明皇”一角则属于昆剧行当中的大官生,没有深厚功力很难胜任,蔡正仁既是《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又是《长生殿》中风流倜傥的“唐明皇”。这位国宝级昆曲大师在回顾60多年的艺术生涯时坦言,“如今不可能再像年轻时那样排很多新戏,我将人生追求和事业定位转移到昆曲的传承上,为昆曲界多培养几个优秀小生、大官生,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发扬光大昆曲艺术”。   (晓铁/ 藏品)

岭南印象园《姓氏明信片》收藏欣赏

IMG_2746-         [藏品简介]    2013年5月出差广州,在嶺南印象园购买到36张《姓氏明信片》,如图所示:每张明信片的一面采用夸张形式书写一姓(许、刘、邬、方、莫、杨、袁、魏、孔、凌、宋、董、曹、胡、冯、徐、曾、高、朱、吕、王、周、项、竺、孙、薛、郑、陈、张、黄、李、林、吴、赵、钟、郭)。

        [相关链接]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南部,为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这里四面环水,西临洛溪岛、北临生物岛、东临长洲岛,景区突出原生态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 祠堂是封建社会家族观念浓厚的反映,练溪村曾生活着几大姓氏的家族,保留下来比较典型的是霍氏大宗祠和萧氏宗祠,这些祠堂包含了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等传统工艺,凝聚了众多艺术创作者的心血,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园区融文化溯源、旅游观光、乡村度假、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

       收藏感言:汉字书法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和无声的乐。这套《姓氏明信片》是岭南印象园富有美感的文创产品之一,其艺术魅力在于神韵与意境,姓氏因物赋形、因形会意,既有象形表意,又具图画之美,体现了作者对嶺南文化的认识与思考。 (晓铁/藏品)

浙江新昌县南岩小学《姓氏明信片》收藏欣赏

         [藏品介绍]    2012年龙年《姓氏明信片》,图案为浙江新昌县南岩小学师生列队持姓氏牌吟诵《百家姓》,该校从2010年启动“阳光阅读提升工程”以来,坚持开展“课前3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汇报展演,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成”,校园处处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师生共同徜徉书海,学生在校园里快乐成长。

        [相关链接]    诵读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念、熟读、背诵,亦指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收藏感言:浙江南岩小学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将学校办成一个传承优秀文化,生产优秀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的场所,让书香充溢心田,让书香释放情感,让书香驱逐疲惫,让书香提升境界,南岩小学的做法值得褒奖和推广。  (晓铁/藏品)

姓名木杆秤收藏欣赏:刘运太

        [藏品简介]     2019年6月朋友赠送一杆老秤,回家后用砂纸擦拭发现秤杆上方镶嵌有“刘运太“(秤匠)名字,木杆秤上银色金属镶嵌的秤花排列精确,从秤两端的秤花刻度看,秤的起称点为10公斤,最大称重量为150公斤,镶嵌的秤花和名字为银质。秤头与秤尾处包有铜皮,秤钩和秤砣在岁月的侵蚀下已锈迹斑斑,秤杆长154厘米,秤杆重1.48公斤,杆身最粗处直径2.5厘米,秤砣重4.75公斤。年代:不详。材质:红酸枝、铜皮、秤钮、绳子。(由衷感谢挚友戴方华无私赠予)

        [相关链接]    木杆秤也叫手提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法制计量的文明古国,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运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木杆秤,无论从古代计量精度上看,还是从计量单位和计量管理体制上看,都是举世无双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对衡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东汉初年木杆秤应运而生,成为后人创造戥秤的前提和基础;到了唐朝和宋朝衡器的发展日臻成熟,计量单位由”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七钱为一两,七分为一钱,木杆秤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规矩延续了一千多年。钉秤行业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就已经出现,据史料记载,晚清时期老秤的选材粗糙,制作流程简单,称重的精确度比较低;民国时期改成16两进制,解放后又改成10两进制;80年代以后和国际接轨以千克为标准,制作工艺及精度要求很高。

        收藏感言:中国的老秤十六两为一斤,在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具体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除这十三颗星之外,再加”福”、”禄”、”寿”三颗星,如果商人给顾客称量货物少给一两,则表示缺”福”;少给二两,则表示既缺”福”还缺”禄”;少给三两,则表示”福””禄””寿”俱缺。《宰相刘罗锅》主题曲里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呀,挑呀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定盘星”就是在杆秤提绳和福星之间的大星,当秤砣挂在这一位置,秤盘又无任何东西时,提起提绳秤杆平衡两边重量相等,”定盘星”则被赋予了公平、公正、公开之意。民间更有对秤上星花的说法,无论做什么生意若少给一两就少一颗星,星被认为影响人的寿命,所以有“秤上亏心不得好,秤平斗满是好人”的说法,体现了木杆秤在民间深厚的情感基础(晓铁/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