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aotie.com

藏书阅览:《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

        [藏品简介]    藏书名称:《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主编: 子健。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7年。品相:九品。

        [相关链接]    《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位于四川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于2006年建成占地40亩,主体构架为十字坐标状,纵轴线由龙凤大道、山门、祭拜台、华母亭等景观组成,横轴线由祭拜台分左右各列五十大姓,供游客寻根、溯源、参碣和祭拜。大门为汉唐建筑风格,三层两门式青灰瓦覆顶,中间上部竖书园名“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祭拜台寓意中华民族与姓氏起源的主雕高六米,伏羲与女娲身着古装,上半为人身,下半为蛇形,两人一手互揽一手高举紧紧缠绕在一起,伏羲和女娲的结合诞生了中华民族,同时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

        收藏感言: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率先使用姓氏,并将它作为一种编织百家姓氏家族情结,传承华夏民族文明的载体。随着社会的演进中华姓氏如江河浪涌绵绵不绝,最多时曾达到2万7千多个,至今存在的通用姓氏达3050多个,其中占中华民族总人口0.17%以上的望族大姓整100个。“三皇五帝”广场放眼所见皆是百家姓氏碑廊,来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天地玄黄,远古洪荒,开辟鸿蒙,姓氏何来?溯源上古中华民族的史祖伏羲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结束了物我混同、群居杂交的历史。中华姓氏历经沧桑,浩浩五千年薪火相传到如今,姓氏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而厚重的独特体系和重要标志,当我们从雕刻在石碑上的百家姓氏中寻觅出自己的姓氏,顿时觉得有一种庄严、亲切的感觉。百行孝为先,尊崇先贤德,作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的人文标识和文化典藏,该书以弘扬中华姓氏文化为宗旨,艺术再现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祖先,让更多炎黄子孙知晓中华民族的根脉所在。

《赵钱孙李》电影海报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赵钱孙李》电影海报。绘制者:佚名作。年代:1982年。印制方式:套色。材质:纸本。尺寸:1080 × 780.5 cm。

        [相关链接]    《赵钱孙李》是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刘子农执导,孙滨、李克纯、严诚、敖路等出演,于1982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川西平原农村中赵春梅、钱光荣、孙冬生、李二娘四个人在“十年动乱”中不同的命运和遭遇,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广大农村改革的巨大变化以及给农民带来的欢乐和光明前景。

        收藏感言:电影海报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种招贴形式,用于介绍推广电影,主要包含电影简介及图片,影片制作导演,上映日期、配音演员、影片片名等内容,语言简明扼要,形式新颖美观。早期的电影海报大多是请书画家手绘再拿去印刷,因其画面精美,表现手法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一种艺术品。本馆收藏的《赵钱孙李》电影海报,印证了中国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窄屏幕到宽屏幕的发展史。随着电影普及和海报制作技术的进步,电影海报因为数量有限,又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所以深受藏家们的青睐。

《中华百家姓生日纪念钞珍藏册》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名称:《中华百家姓生日纪念钞珍藏册》(第五套人民币同号钞),专属定制:杨晓铁。出生:1959年04月20日。出品:中国人民银行。年代:2021年。装帧:精装。

        [相关链接]    第五套人民币全同号纸钞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它将国际先进的计算机辅助钞票设计与中国传统手工绘制工艺相结合,突破了传统设计中以花边、花球为框的设计形式,整个票面呈完全开放式结构,增加了防伪设计空间。正面主景图案采用毛泽东头像,并以中国传统纹样(古代陶器、漆器、青铜器、少数民族纹样等)和花卉装饰图案相衬托,背面主景图案为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三峡风光等山川美景和雄伟建筑,象征祖国和中华民族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大头像、大水印、大面额字”突的设计特点,票面简洁、线纹清晰、色彩明快便于公众识别,不同券别主色调冷暖相间,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钞票的设计风格和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收藏感言:提起中华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外,复姓30个、共计438个。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经过母系氏族确立“姓”的血脉体系,到父系氏族确立“氏”的通婚体系,“姓氏”成为后人考证人类文化起源的一大有力保障,百家姓文化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中华百家姓生日纪念钞珍藏册》内含第五套人民币同号纸币一套(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和生日纪念章,册页中特别撰写姓氏起源等文化内容,以姓氏研究、发展、继承、发扬为结合点,配合人民币中符合藏家生日的钞票号码,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文创产品,藉人民币收藏品更强的升值趋势。该册内含丰富,设计典雅大方,为姓氏家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平台,是个人收藏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清晚期姓氏厌胜钱收藏欣赏

        [藏品简介]    名称:姓氏厌胜钱,正面”长命富贵”,背面”存刘百岁”。年代:清晚期。材质:黄铜。尺寸: 3.3 × 3.3 cm。

        [相关链接]    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是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为小孩子佩带的饰物。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所指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奕、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纵观历朝历代的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为厌胜钱不同于真正的钱币,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文字及装饰,故民间又称之为“花钱”、“民俗钱”,以别于正式流通的钱币。

  收藏感言:“厌胜”,亦称“压胜”,意为用咒诅制服人物鬼怪。钱以“厌胜”命名是因为古人笃信钱币可以通神役鬼。从传世实物和典籍记载看,中国古代的厌胜钱是一个品类繁多的大家族,从赞颂吉祥的“祝寿钱”、“洗儿钱”、“ 撒帐钱”到厌魅解厄的“辟兵钱”、“神咒钱”、“八宝钱”;从祈嗣求子的“男钱”、“女钱”、“ 秘戏钱”到嬉戏娱乐的“棋钱”、“马钱”、“灯谜钱”等,埋藏在护珠塔砖下的则属于“镇宅钱”类,凡此种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馆收藏的这枚花钱背面“存刘百岁”,意即存留百岁,刘与留谐音,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恰与古代中国人关于“天道圆,地道方”的宇宙宏观形态的认知相吻合,显然是为辟凶存吉而特意定制。作为研究中国传统民俗的实物资料,厌胜钱对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在学术界越来越受到关注。

也拜撖笃茌毯汢寮

       序号1427    也:ye    姓氏来源:(1)蒙古族也可林合剌、也可抹合剌等姓,取首字为汉姓。(2)乜姓误写。姓氏名人:也伯先,明时安徽怀宁人,洪武初任训导。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28   拜:bai    姓氏来源:(1)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以叩拜为尊称冠在名前,“拜”字作为家族荣耀传于嫡子,属于以历史事件为姓。(2)满族拜察氏汉化改姓。姓氏名人:拜住,公元1298~1323年,蒙古族著名元朝重臣,好儒学,通汉族传统礼仪,一生屡立奇功。姓氏郡望:待考。

 

 

      序号1429    撖:han    姓氏来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止的封地,子孙以改阚为撖姓(读音kan)以示忠诚守护。姓氏名人:撖驷,字玄阴,著名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大臣,通经、传,过目成诵,官至尚书。姓氏郡望:河内郡,今河南武涉县。

 

        序号1430   笃:du    姓氏来源:(1)南北朝时期笃马河,居者以邑名为姓。(2)三国时期蜀汉国大将尚笃,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3)彝族始祖阿普笃慕改汉姓。姓氏名人:笃尔巴,满洲镶蓝旗人,任佐领,功授二等轻车都尉。氏郡望:待考。

 

 

浏览全文 »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刘炳森

        [藏品简介]     刘炳森,1937年8月生于上海,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其出版物总发行量达200余万册,尤以“刘体隶书”在国内外影响广泛。2005年2月因病去世,享年67岁。

       [相关链接]    “刘体隶书”是刘炳森先生多年的书法沉淀,他遍临汉碑,吸取精华,再以美学的角度进行创作,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70年代刘炳森所书隶书字样6700余字输入电脑,为国内外广泛使用。除了电脑应用之外,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刘炳森的书法,从北京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到家喻户晓的“户口簿”,以及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重要建筑,如:北京的“萃华楼”、北京市百货大楼、西单商场等均出自刘炳森之手,备受藏家青睐。

      收藏感言:在书法界刘炳森的书法影响巨大,从小临帖学书功力深厚,青年时代已蜚声海内外,多年来其画名为书名所掩。书艺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称道,享有“当代中国隶书第一”之美誉。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李铎

        [藏品简介]    李铎,1930年4月生于湖南醴陵市,号青槐,字仕龙,著名书法家。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3年选送信阳步兵学院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9年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 ,文职将军,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工业大学书画学会顾问、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艺术顾问等,尤喜擘窠大书,兼及写意花鸟。 1995年7月书写的《孙子兵法》总长220余米,高70厘米,刻制成碑。作品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被黄河碑林、翰园碑林收藏刻石 。2020年9月因病辞世,享年90岁。

        [相关链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继承、发展前人的军事理论和战争经验,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学圣典”,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收藏感言:李铎自幼习书,曾遍临颜、柳、欧、赵、二王等字帖,后学苏、黄、米、蔡、王铎、傅山,旁及郑板桥、何子贞,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广集博采,兼收并蓄,脱旧出新,独树一帜。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气度不凡,雅俗共赏,尤以魏隶入行,独创古拙沉雄、苍劲挺丽、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名人名片(文化类)收藏欣赏:游本昌

        [藏品简介]    游本昌,1933年9月生于江苏泰州海陵,是一位表演艺术家,北京本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1956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1985年因主演经典电视剧《济公》走红,1988年主演电影《姑苏一怪》,1994年创办北京本昌艺术传播中心。2000年出演哑剧《游先生哑然一笑》,2003年主演电视剧《清明酒家》,2005年出演电视剧《宝莲灯》,2009年自导自演电视剧《了凡》。2010年出演电影《剑雨》和《刀见笑》,2011年主演电影《刀见笑》,2012年出演电影《画皮2》。1985年获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1985年获太平洋杯“青年最喜爱电视男演员”奖。2009年7月28日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大光明寺剃度出家,由畅怀法师受出家沙弥戒并赐法名定畅。

        [相关链接]   济公(1130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济公活佛”。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他不仅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而且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1985年由张戈执导的神话电视剧《济公》共12集(前8集叫济公,由游本昌主演;后四集叫济公外传,由吕凉主演),该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济公济困扶危,惩治强梁,经常用一些诙谐的小法术教训那些欺压百姓、鱼肉乡民的奸佞恶霸的故事。

        收藏感言:对于许多影视观众来说游本昌饰演的经典角色莫过于济公和尚,很多人都是从“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一角开始认识他,殊不知那个时候的游本昌已经52岁,在话剧舞台上创造了不少经典角色,尤其在《克里姆林宫的钟声》里成功地扮演了列宁。从小就想拍电影的游本昌从春晚到《济公》两次跨界,才真正从舞台的四方天地走了出来,他将戏曲传统和哑剧柔和铸就了济公,一把破扇子和一个葫芦酒壶的“非俗非僧,非凡非仙、嬉笑怒骂、狂放不羁”的和尚的形象,一夜之间为观众所喜欢。

姓氏酒瓶收藏欣赏:徐九经

        [藏品简介]     藏品名称:徐九经酒。年代:2000年。出品:武汉卿龙酒业有限公司。属性:白酒、景德镇瓷瓶、圆形 、文字。尺寸:高17cm。

        [相关链接]    徐九经,1495年-1580年,字子慎,江西贵溪人。明朝时期出任句容县(今属江苏省)县令,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明朝国侯义子与并肩王内弟抢亲玉田一女子成仇,朝中无人敢断此案,有人保举徐九经升官审案,徐九经用一坛玉田老酒巧妙周旋公断此案,脱袍挂冠后以己为名酿制成“徐九经玉田老酒”。当徐九经升任工部营缮司主事时,乡亲们希望他临行前留下几句训词,徐公挥泪对众人说:“我没有什么训词,唯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牢记三个字:俭、勤、忍。能俭,就不会浪费;能勤,则不会衰败:能忍,就会忍让谦恭,不至于引起无谓的争斗。这些就是做人处世以保身家的道理”,这一临别赠言里的“俭、勤、忍”被当地百姓奉为“徐公三字经”。1998年徐氏家族第十八代传人徐建国为了不使玉田老酒失传,在家乡玉田县的东高桥工业区兴建益兴酒厂,按照祖传珍藏的老酒秘方工艺,酿造出酒香浓郁、绵软甘冽、酒体丰满、尾味余长的徐九经玉田老酒,获得”东方酒魔”、 “南茅北玉”、“北国茅台”等美誉并,荣获”河北省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

        收藏感言:酒瓶是盛酒的器皿,很久以来并未被人们重视,常常是酒干则弃若敝履十分可惜。其实酒瓶不仅仅是酒的载体,它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传统历史文化的意蕴,因为许多酒瓶造型特殊,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汇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山河秀美于一身,因此酒瓶爱好者形象地称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流动的雕塑”。

2020年最新“百家姓”排名出炉

        2021年2月8日公安部发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报告称,我国姓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和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子(女)从父姓”的传统习俗,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特别是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子女随母姓情形有所增加,随祖父母姓和外祖父母姓的也频有出现。从2020年新生儿姓氏选取情况看,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报告提到,《民法典》第1015条明确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1)选取其他直系长辈亲属的姓氏;(2)因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而选取抚养人姓氏;(3)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据公安部数据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前五,其中:

        1、王姓源出姬姓,至少有2600年的历史。周武王灭商,定都镐,史称西周,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涉迁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天下最著名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体。

        2、李姓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地域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人口迅速膨胀,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时李姓进入台湾。

        3、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4、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望出江苏彭城。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其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5、陈姓是全球华人、韩国人、越南人的姓氏,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江苏省、香港、澳门以及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是第一大姓。

        据公安部数据显示: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      (晓铁/编辑)